華夫子 作品

第二卷江湖恩怨 81章燕門買賣




孫雨晴偷襲烏金蕩大獲全勝,但不予聲張的理由是小南香不知道。



要說小南香去了哪裡,在這裡還真的不能不給大家交代一下,因為馬佔奎不知道他弟弟馬書奎還活著。



我們都知道,清末民初,軍閥混戰加劇。



中華大地,狼煙四起。民國推翻大清,袁世凱又復辟改年號,結果北伐令其不得不繼續沿用中華民國年號。



軍閥忙於權利爭奪,百姓罪孽深重。苟捐雜稅,一年重於一年。種田的因交不起地租而淪為地主家奴;城市小作坊因為原材料不斷上漲,導致維繫艱難,揭不開鍋的國人到處可見。



餓倒在街頭巷尾的乞丐,走三步就見一個。



衣衫襤褸,已經成為國人貧窮的象徵。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年代,無論在哪一個朝代,揮之不去。有的人靠賣藝,有的人靠種地。這些,都是上等人。那些沒有土地,靠給地主打長工的人家,幾乎是在半飽半飢中度過餘生。



暗八門,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得到滋生。



因為,軍閥混戰,官府恃強凌弱,哪裡顧得上社會上的形形色色,妖魔鬼怪危害人間。



於是乎,土匪強盜橫行,江湖騙子猖獗。馬佔奎得理不饒人,他在派往烏金蕩去的人,被接生婆在錢行小街劫煞之後,不去追究根源,反倒肯定馬書奎已經不在人世。歸咎於馬家蕩的老孫家,那是天經地義。



冤有頭債有主,馬佔奎只能把對付馬家蕩的老孫家,作為自己暫時性奮鬥目標。



華夏兒女,總喜歡內耗,是自古以來的傳統惡習。人心渙散。瞄準自尊心,凝聚心以家庭、家族為單位,不像現在,以極度自私自利個人主義放在第一位。內鬥,內耗,內殺已經成為這個民族的頑固不化的孽根。



唉,要說馬佔奎對孫家大院有誤解,那是孫雨晴沒殺馬書奎之前。



現在,馬佔奎雖然不知道前因後果,但馬書奎之死定義在孫雨晴身上,不能說是馬佔奎武斷和罔顧事實。孫雨晴帶人單憑烏金蕩的蘆葦灘,這一點毫無疑問。所以,馬佔奎將馬書奎之死拴在孫雨晴的頭上,他並不怨。



說來說去,都是交通閉塞,消息不靈通惹的禍。



夷陵鎮,歷史記載,這裡是一個從北方過渡江南的著名古鎮。



鹽阜地區,夷陵鎮是個人傑地靈,人才濟濟的地方。



據歷史記載,文武狀元夷陵鎮每三年出現一位。



地大物博,一馬平川。



這裡沒有高山,沒有丘陵。到處是沼澤地,距黃海之濱不過區區百里。從夷陵鎮出發,一直向東一百多公里,便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浩瀚黃海。農林牧副漁,這裡全面發展。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這裡沒什麼稀缺資源。



礦物質,至少那一會沒人發現。



除了孫國強在建國初期,從美國聯繫姐姐購買鑽井設備,為的是孫家老宅的那些傳說,得到驗證。不想,中途美專家反悔,認為那是一件沒有價值的探索。所以,一個月孫家大院,包括夷陵鎮附近的礦物質資源鑽探結果,沒有得出任何結論,草草了事!



有一年,有人在國外雜誌上,刊登了有關於夷陵鎮附近的馬家蕩地下,有石油分佈的論文。這篇論文的作者,正是隨孫國俊姐姐來馬家蕩的那位同學專家。他的論文不但記載了來馬家蕩的整個過程,對來自馬家蕩直西五十公里的朱橋鎮的地下食鹽礦產,也做出精準標誌。



只是,在那個年代,沒有人關心國外雜誌上刊登的那些信息。



因此,生活在夷陵鎮附近的周圍十里八鄉,大多是以農工商為主,其中,農業人口占大多數。



住在鄉下的,圍繞大河邊建房成家立業的種田人,幾乎在每一個村莊都能看到。



對夷陵鎮來說,和馬家蕩一樣,因為是集貿市場,種田人和農工商貿易,都要在集貿市場進行交易。所以,種田人的世代繁衍,帶動了集貿市場的繁榮茂盛。夷陵鎮,是馬家蕩之外的最大的集貿市場。每逢初一,十五,便是夷陵鎮逢集時刻。



逢集當天,夷陵鎮集貿市場什麼人都集結在這裡,不約而同。



有做生意買賣的,也有購買日常生活日用品的。



街市打鐵的鐵匠生意,年年火爆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開墾種地的人居多。鋤頭鐵鍬,犁耙風車,所有用具,都將在夷陵鎮的集貿市場交易。糧食買賣,牲畜交易市場,夷陵鎮是一應俱全。武術雜技,淮劇世家,說書彈唱,茶館飯店旅社,夷陵鎮門市挨著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