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趙雅之 作品

第474章 對抗的資本

  楊葉這話倒是沒有吹噓的成分,這四人後來的確去好萊塢闖蕩過,其中洪京寶和徐刻闖蕩失敗,陳龍和吳宇森則成功站穩腳跟。

  這四人也的確是港片黃金年代最強的商業片導演,陳龍和洪京寶都是動作電影的革新者。

  陳龍開創了諧趣功夫派,洪京寶也創造了靈幻功夫片,雖然影響力比陳龍小得多。

  徐刻勝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為武俠電影注入各種全新的元素。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代表了香港商業電影的最高成就。

  這四人都是走出了自己風格的一代宗師。

  至於同時代的其他人,比如王京,不過是個東拼西湊的裁縫罷了。

  周星池、杜琪峰、劉偉強等人作為導演崛起較晚,黃金時代名聲不顯。

  許鞍華、王家衛、關景鵬等人專注文藝片,不在討論之列。

  楊葉道:“如何讓香港電影繼續輝煌下去,答案其實很簡單,四個字……北望神州!”

  “北望神州?”幾人異口同聲地重複了一遍。

  “那是一個十幾億人口,潛力巨大的市場。

  而且不知什麼原因,計算機技術發展極快,不遜於美國。

  幾年前,我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才不惜被臺灣封殺也要擁抱內地。

  如果沒有內地的計算機技術,你們以為我拍得出《終結者2》?

  有市場,有技術,這就是抗衡好萊塢的資本。

  大陸所缺的,起步太晚,缺乏相應的電影人才。

  咱們就是電影人才嘛,這不是一拍即合的事嗎?”

  眾人一聽,原來是這個道理。

  其實楊葉當初和臺灣翻臉,他們是不能理解的。

  如果不是白楊公司的海外發行能力確實強。

  而且楊葉前腳被封殺,後腳就獲得了進入內地市場的入場券。

  這些人恐怕就走光了。

  直到現在,大家才明白,楊葉當年選擇內地,竟有如此大的深意。

  不由紛紛感嘆,楊葉這目光還真夠長遠的!

  吳宇森有些疑慮地問道:“那你如何能確定,大陸就能成為咱們的穩定市場呢?”

  楊葉道:“因為香港1997年就會迴歸祖國,到時候香港電影就是中國電影,中國電影在中國上映,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啊這……眾人一想,沒毛病啊!

  楊葉繼續道:“當然,想要在這個巨大的市場分一杯羹,我們就要未雨綢繆,提前佈局。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利用我們的資源和經驗,幫助大陸發展電影產業。

  簡單來說,就是投資大陸的文化產業。這和港商、臺商投資大陸的實體產業沒什麼區別。

  

  你們可能會認為,現在去大陸,限制太多了,我們等九七之後再去不就行了?

  這就是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的區別了,等九七再去,黃花菜都涼了。

  正是因為內地現在求賢若渴,才會遷就我們,我們則可以趁機把路走寬。

  如果等內地自己開放,那就是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咯。

  所以,我才會一再地在電影中啟用大陸演員,還跑到深圳建影視城。”

  至此,楊葉這幾年乾的那些他們四人看不懂的事,就全都說明白了。

  楊葉和他們四人說得這麼清楚,是因為楊葉不可能一個人把電影都拍完。

  比如《鬼吹燈》系列,楊葉不可能一直拍下去的,他拍完《尋龍訣》,後面就會交給別人來做。

  而有能力拍出頂級商業片的,香港暫時就他們四個。

  臺灣一個都沒有,大陸的謝晉已經老了,年輕一輩暫時就一個張一謀。

  這四個人裡面,陳龍和徐刻自不必說,縱橫華語影壇五十年,每個時期都有值得一提的作品拿出來。

  陳龍是一招功夫片打通關,徐刻則是諸體皆擅,什麼題材都嘗試過,有低谷也有高峰。

  洪京寶的巔峰比較短暫,到了九十年代就一蹶不振了。

  但是他跟王胖子綁定,熟悉了特效電影的製作流程後,未必不能擔任《鬼吹燈》的導演。

  吳宇森屬於大起大落,在香港、好萊塢、中國大陸都拿過票房冠軍,甚至問鼎過全球年冠。

  但是撲街的時候,那也是驚天血撲,在好萊塢坑死了米高梅,回中國又坑死了小馬奔騰。

  楊葉等於用未來的大陸市場給他們四個畫了一塊大餅。

  而他們想要真的分上一塊的話,最好的選擇就是跟著楊葉上車。

  這樣一來,大家就因為共同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了。

  這四人裡面,最熱心的就是陳龍了。

  自從白楊公司和內地簽訂協議後,陳龍的電影就開始陸續進入內地市場上映。

  由於他的電影詼諧幽默,驚險刺激,老少皆宜,深受內地觀眾的喜愛。

  成龍的電影工作室是參與分成的,他的每部電影在內地上映,都會為工作室帶來幾百萬人民幣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