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趙雅之 作品

第395章 要被挖空了


                 第395章要被挖空了

  特偉的動畫作品堅持走民族化道路,熱衷於對中國傳統民間神話故事進行創作和改編。

  所以他不能理解,楊葉為什麼想要改編一個西方的故事,儘管這是一個舉世皆知的經典作品。

  楊葉解釋道:“香港和內地不一樣,我們的電影公司都是私營的,自負盈虧,沒有國家財政給我們兜底。

  所以我們在製作一個作品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它的商業價值,不能隨著自己的喜好來。

  美影廠在製作一部動畫片的時候,往往只考慮它的藝術價值,對於我們而言,這是不可取的。

  比如美影廠製作了大量的動畫短片,完全不會考慮電影的時長,如何盈利。

  但我們需要製作能夠上院線的動畫長片,因為我們要靠電影票房回收成本。

  而且,香港的市場太小,根本就支撐不了動作電影的製作,想要盈利,必須向海外開拓。

  這是我們的動畫工作室成立後的第一個作品,所以我傾向於選擇全球觀眾耳熟能詳的故事。

  剝去其輕鬆的喜劇元素,脫去其音樂劇的熱鬧外衣,它的內核是一個古老而嚴肅的主線故事。

  所以楊葉決定選擇一個比較嚴肅的作品。

  其實楊葉在選擇題材的時候,是大費了一番思量的。

  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正常來說,楊葉最應該選擇符合他本人的特色,又在世界範圍內大獲成功的作品。

  其實動畫片的領域很大,我們大可以放眼世界,到處去汲取養料,而不是侷限於中國一地。”

  很多孩子在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會看哭。

  迪士尼去全球尋找靈感,製作出無數經典,無論商業上還是藝術上都大獲成功。

  因為楊葉在遷就特偉和美影廠的人才,他們是剛從內地過來的,從觀念上,他們很難接受那種毫無底線的無厘頭搞笑。

  中國動畫片翻來覆去就是西遊封神白蛇傳,各種民間傳說,沒完沒了的薅。

  1994年上映的《獅子王》可以說是迪士尼史上最嚴肅的作品。

  至於《功夫熊貓》,薅肯定是要薅的,等這幫人先適應了香港的環境再說。

  1989至1999的十年,是迪士尼的“文藝復興”時期,這一時期的迪士尼不僅走出了之前的票房陰霾,更重要的是復興了迪士尼本人對動畫長片的理解:

  無論如何,《獅子王》是動畫電影史上的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理念和風格上也更適合這幫剛剛從美影廠出來的人。

  那就是……《功夫熊貓》。

  動畫電影不僅僅是拍給小孩子看的作品,而應當同樣適合成年人欣賞。

  楊葉的最後一句話,算是給未來的青鳥動畫定了個調。

  當時的評論也指出這部電影……過於殘酷而不適合小朋友觀看。

  而且楊葉的劇本確實很好,每個角色都非常鮮活。

  當然了,楊葉的意思是:老是薅中國的沒意思,老子要薅遍全世界!

  楊葉的話很真誠,特偉聽後表示了理解。

  ……

  既然決定了,那就開始幹。

  第一步是組建團隊,導演自然是特偉親自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