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鐵馬 作品

第495章 大戰在即

    諸葛亮又命鎮守閬中的陳到,領兵五千抵達夷陵,守衛江陵後方,確保後續兵力可以繼續增援荊州。唯一讓諸葛亮深感遺憾的是,季漢水軍和東吳水軍實力差距過大,這幾年也沒有太多的精力打造戰船,故而江陵以西的百里洲江島,諸葛亮便無力分兵駐守,只能集中兵力保證夷陵不會落入東吳之手。

    所有的調兵遣將都以保密為第一要務,漢水河面河畔嚴加巡哨,來往兵馬皆沿著荊山山腳進軍,從而避免被吳魏細作發現。

    在諸葛亮精心的安排下,吳魏果然都沒有察覺漢軍在荊州的動作,只當漢軍並無防備。身處洛陽的曹睿認為時機已到,命江夏的曹休領兵一萬五千人,沿漢水逆流而上攻打當陽。司馬懿帶著李嚴、夏侯儒、徐蓋、樂綝等將領,並魏軍三萬人攻打襄陽。為了在雍州給足諸葛亮壓力,曹睿又讓張遼前往陳倉一帶,壯大聲勢,擺出一副即將進兵的姿態。

    而東吳那邊,孫權為了展現出志在必得的決心,親征荊州,帶著陸遜、朱桓、全琮三員大將,將士總計四萬餘人,水路並進,沿著長江一路西進,二十餘日後,抵達武昌。

    由於這一次襲取荊州事關重大,孫權的保密工作做得極好,只讓陸遜、張昭兩個知道內幕的重臣負責調兵遣將,籌集物資。故而直到出兵的那一刻,建業文武方知此行的目的乃是攻打荊州,雖有顧雍、是儀等幾個大臣極力勸阻,但孫權完全聽不進去,繼續往荊州進兵。

    看到孫權帶了四萬兵馬、大量戰船來到江夏,加上孫權為了加緊進兵,甚至都不願進武昌城歇息,只在城外營寨中過夜,武昌的諸葛瑾自然清楚孫權到底有何打算。

    為了東吳安危,諸葛瑾同樣在中軍大帳內是苦口婆心地勸道:“大王,荊州雖是無備,但仍是兵強馬壯,非旦夕可下。且曹魏心懷叵測,前番已露吞併江東之志,東吳如今反與其聯手,恐非上策!”

    “孤意已決,子瑜休要再勸!”孫權卻是固執地擺了擺手,“如今天下三分,兵力最強者乃是西蜀,遠勝我東吳。孤若再與其一味聯合,坐看曹魏衰敗乃至覆滅,只怕孤早晚也要步上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