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 作品

第204章歲月靜好

    白河生產隊的人看了,都要誇幾句。有人就問是誰的手藝,知道是周小滿在紡織廠當領導的媽做的,頓時羨慕不已。

    周小滿也挺滿意。

    上輩子穿慣了輕便的羽絨服,原以為棉衣不好穿。

    可她發現,新棉花做的棉衣,尤其暖和。一上身,感覺就是扛了一床大被子。

    自己有棉衣穿,周小滿也沒有忘記家裡其餘人。

    她讓王桂枝從紡織廠弄了點內部不要票的布,親自指定款式,給全家人都做了過年的新衣服。

    小寶的是純黑的燈芯絨面料,只在兩條袖子處,拼了白色的布。另外,多做了帽子。

    小孩子冬天閒不住到處跑,有帽子防風,防雨雪,都合適。

    餘安邦的,則是後世常見的長款羽絨服樣式。他人高腿長,穿上去,格外精神。

    至於餘秀蓮,則是照著了時下最流行的棉大衣做的。

    倒不是周小滿不肯費心,是餘秀蓮不習慣被眾多人打量。她要穿正常款式。

    算上自己的,一共四件棉衣,周小滿給了王桂枝八十塊錢。

    王桂枝收了四十塊。

    用周小滿的話說,親兄弟,明算賬。要是王桂枝不收錢,以後餘家的衣服,都不好意思讓她做。

    因為是內部的布,並沒有花多少錢,材料除了布與線,另外就是手工費了。

    幾件衣服,除了餘秀蓮的好做,另外三件都格外費心思。

    為了趕製衣服,她點煤油燈熬了幾晚上。

    算起來,她並沒有佔餘家多少便宜。

    周小滿做了新棉衣,也不等過年,就直接穿上了。

    餘秀蓮倒是嘀咕了幾句,說新衣服要過年那天穿,她壓根就沒放在心上。

    周小滿此時的心思,全都在取暖上。

    上輩子,她也是南方人。

    雖不是土生土長的湘省人,可跟著老頭子在湘省住了多年,也算半個湘省人。

    可湘省的冬天,她依舊吃不消。

    沒有暖氣,沒有小太陽,全靠一身正氣,慢慢熬。

    白河生產隊冬天取暖,一般有兩種辦法。

    一種是可以提著到處走的烘籠子,一種是笨重的瓷缽子。

    第一種,是用竹子編織的籠子。籠子最上頭,有個長長的提手,與鄉下的飯簍子很像。籠子裡面,則放著一個小缽。

    早上生火做飯時候,大塊柴火燒完之後,斷成一小節一小節,趁著還有紅火星,用鏟子剷出來,倒在小缽子裡,填上事先燒好的炭火,再蓋上花生殼或者茶果殼,再蓋一層灶灰,火源就好了。

    事先準備炭火也簡單。平時做飯時,柴火快要燒完,還沒化成灰的時候,用火鉗子夾出來,扔進罈子裡,馬上蓋上蓋子,沒了氧氣,炭火馬上就熄了。

    等要用的時候,就直接拿出來燒。

    幾乎一整年都可以準備炭火。不過,因為要趁著沒燒完的時候夾出來,就格外浪費柴。一般人家,也只有快到入冬的時候,才會攢一點。

    進入寒冷的冬天,白河生產隊的老人,穿著又長又大的軍綠大棉衣,大棉衣鼓鼓的,裡面罩著個烘籠子,東家走,西家竄。

    老人一手提烘籠子,另一隻手,則縮在大衣裡,整個人塌肩縮背,遠遠看上去,倒像是個行走不便的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