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機密也是機密 作品

第833章 醫學路徑之爭


                 襄平

  這裡依然留下了眾多科研機構。

  劉燁一雙眼睛正盯著眼前的機器,為了它,這幾年,他連家都回得很少,原本是安排他南下到恢都城工作,為了它,劉燁果斷拒絕了。

  在劉恢的影響下,劉燁一身物理理論基礎,在華夏幾乎無人能敵。

  “所長,各項已經調教完成,實驗參數符合預期設計。”工作人員的報告,讓在場的人興奮不已。

  面前這個機器就是華夏第一臺內燃機。

  內燃機原理看上去簡單:它是使燃料在機械內部燃燒,將燃燒時釋放出的熱能轉換為動能。

  想要實現他並不容易,沒有這十幾年華夏技術發展,根本做不到。

  劉燁按捺住心中興奮,“我們還需要進行多次測試,如果各項指標達到標準,那麼內燃機就可以正式商用。”

  “所長,內燃機性能達標,我們醞釀多年的四輪車就有可能獲得突破。”

  劉燁點了點頭,“這段時間大家辛苦了,晚上加餐,不過,大家還得辛苦幾天”。

  “所長放心。”

  在場的人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雖然還沒有最後正式驗收,不過,第一次測試順利過關,讓大家充滿了信心。

  在華夏,進入重大項目研究的博士、工程師都是高收入人群,一個工程師收入比一個縣長還要高一點,這樣一來,就解決了大家吃喝問題,他們就能全身心投入技術研究。

  金秋九月,劉恢收到了劉燁的來信,並告知內燃機取得重大突破,這讓劉恢興奮不已。

  有了內燃機,汽車製造的障礙就少了很多。

  無獨有偶,襄平的另一個實驗室裡面,發電技術也取得了一定突破,這裡,諸葛亮雖然不是所長,但是他已經憑藉自己能力成為博士,更是成為實驗室的支柱。

  原本博士評價體系裡有入行時間要求,劉恢看後直接刪除,他認為這樣是埋沒人才,又搞論資排輩那一套,在他的計劃裡,學術只有對錯,和年齡無關,博士評價是對其技術能力和理論基礎的綜合評定,而不是你待了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