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滿庭 作品

218.第218章 挾天子?

    天子口含天憲, 一言九鼎。

    日後果然是他離開了長安城,李長安才有機會打回來。

    只是如今的李隆基還不知道他還有一語成讖的本事。

    李長安聽到了李隆基的“賞賜”之後看了他一眼,很難說自己現在是什麼心情。

    劍南節度使。

    這個位置在現在來看一點都不重要, 要不然先前也不會一直都加給楊國忠當做榮譽稱號了。從其他節度使都是將領出身,還要鎮守當地,五年回不了一次長安城, 但是前劍南節度使楊國忠從未有過帶兵打仗經驗,甚至可以安穩坐在長安城裡享受連劍南道都不用去就知道劍南節度使這個位置的“重要”程度了。

    和外敵環伺的西北比起來, 南邊就太安穩了, 甚至先前誰都沒想到南詔竟然會造反, 而且鮮于仲通還真就這麼沒用兩年都沒能平定南詔叛亂甚至還被南詔打的節節敗退。

    不過日後劍南節度使的位置就很重要了, 尤其是李隆基被安祿山嚇得拋棄長安跑路蜀州之後。

    蜀州就在劍南道內,她不想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耐不住天子自己往她轄地裡跑啊。

    她倒是很確定李隆基一定會往蜀中逃跑。

    漢朝的老劉家劉邦和劉備已經確認了蜀中是個好地方, 易守難攻。李隆基就算是暫時逃跑了也得找個好地方,蜀中地方多好,假如安祿山把外面都打下來了,李隆基還可以依據蜀道天險抵禦安祿山, 以後想要出蜀收復天下也有漢高祖劉邦的先例。

    如今南方還沒有發展起來,李隆基也不可能和宋一樣往南跑, 長安城的地理位置也不適合往南跑,從漢以來定都長安, 就是為了被逼急了可以回到漢高祖起家的蜀中老家。

    李長安忽然覺得有些煩惱了,到時候李隆基落到她手裡, 她是先加九錫呢,還是先入朝不拜呢,真是個值得煩惱的問題啊。

    下朝後, 達成了自己目的的李長安閒庭若步往外走,路上順便又和其他幾個大臣打了招呼,親切攀談一番。

    沒有其他目的,只是為了膈應李隆基。

    在路過韋見素身邊之時,李長安沒有和韋見素有任何交流,二人只是禮節性互相點點頭,一觸即分。

    韋見素是韋柔的族叔。

    韋堅一傢俱死,可韋家不只有韋堅一房。

    天子已經年老昏庸,太子李亨又休棄了韋家女,好在還有第個選擇。

    李長安回府以後就開始收拾行李,距離年後還有數月,按理來說她無需這麼早就開始收拾行李,奈何這次去劍南和上次去朔方不同。

    她的李白親筆、杜甫真跡、王維墨寶、王昌齡簽名這些都是她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周邊,一頁紙片都不能少

    還有她看著畫聖吳道子一筆筆畫出來,真的不能再真的吳道子真跡山水畫和雖然她欣賞不了但是後世名聲很大的送子天王圖,也得仔細密封好送去自己的荊州大本營。

    她還寫信向顏真卿要了他在長安城內宅院的處理權,這些都是顏真卿早年書法的珍貴研究資料,也得收拾好都運到自己大本營去。

    就連自己公主府的幾面被王維和吳道子畫上了壁畫的牆,李長安都讓人拆下來運走了。

    而後就是變賣長安城的鋪子,單單是正大光明掛著“壽安”旗號的鋪子在長安城內就有七十六家,還有一些沒有正大光明掛著壽安旗幟的鋪子更多,加起來有百餘個鋪子,都是好地段好買賣的鋪子。

    李長安打算只留一小部分地理位置要緊的鋪子,其他全部脫手,賣給長安城的這些世家權貴。

    其中一大部分鋪子都賣給了楊家,楊家是因為楊貴妃和楊國忠新發家的權貴,在長安底蘊單薄。楊家人有錢,每年李隆基都會賞賜給幾個國夫人和楊國忠許多錢,楊家人還幹著拉媒牽線的活,十王宅百孫院裡的皇子皇孫被監管著不好和朝中官員世家聯繫,想要找個好親就要託關係,楊家幾個國夫人就幹這事,但凡她們說親,李隆基都同意,加上楊國忠貪汙收受賄賂,楊家很有錢。

    但是楊家只是有錢,長安城好地段的鋪子可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大唐建朝百餘年,長安城裡面早就沒有無主的鋪子了,想要買鋪子,只能慢慢攢,運氣好能遇到誰家出了事情不得不賣鋪子才能趁機買下一兩個鋪子。

    李長安手頭上的鋪子地段都不錯,狠狠坑了包括楊家在內的一批權貴們一大筆錢。

    她賣鋪子的理由都是現成的,日後要久居劍南,不在長安城住著了,自然要把長安城裡的資產都處理掉了。

    這一舉動倒是讓陰暗窺伺李長安行動的李隆基放下了心,對李長安賣給楊家鋪子價格比賣給其他人鋪子價格貴了一倍的事情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總歸能把討人厭的女兒打發走就行。

    殊不知李長安的計劃是現在高價收割一次權貴,等日後楊家人死絕了她就能名正言順把鋪子地契收歸國有,暴利的無本買賣。

    天寶八載,正月十七。

    楊國忠終於湊足了李林甫謀逆的證據,就連被李長安狠狠坑了一筆也沒能影響他的好心情。

    只要能坐穩相位,把朝堂變成他的一言堂,其他都是小事。

    李林甫的棺材還沒有下葬,唐人重視喪葬,越位高權重停靈時間門便越長,最貴者甚至會停靈年餘。

    “楊齊宣,本相看好你,你可莫要讓本相失望啊。”楊國忠帶著楊齊宣走入興慶宮,笑眯眯看著他。

    “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你可懂”

    楊齊宣臉色發白,可還勉強擠出一點笑意“下官都懂。”

    他終於搭上了楊國忠這條大船,代價就是誣告自己的丈人造反。

    楊齊宣為此糾結了數日,可最終還是富貴迷了他的眼。

    楊齊宣想,他也只是將李林甫昔日做過的事情再做一遍罷了,當年韋堅案,李林甫也沒因為韋堅的夫人是對他有大恩的舅父之女就饒了韋堅。

    他只是有學有樣罷了。

    除了人證,楊國忠還帶著厚厚一沓物證,這些物證是太子李亨交給他的“證據”,在報復李林甫一事上,李亨比他更加積極。

    還有安祿山的密信也到了。

    楊國忠得意笑了笑,帶著楊齊宣走入了勤政殿。

    天寶八載初,李林甫與王鉷勾結謀逆案發,帝王大怒,下令削去李林甫爵位,子孫流放嶺南,家財全部抄沒。

    兩個時辰後,又追加旨意,剖李林甫棺,取口中含珠,剝去金紫官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禮安葬。

    旨意是楊國忠親自送到了李府,太子李亨收到了消息,連衣服都沒有換,穿著常服就來了李府。

    聖旨傳到的時候李家子孫正圍著棺材弔唁。

    “你們要做什麼”李岫腫著眼怒斥著上來就要把他阿爺棺材撬開的侍衛。

    楊國忠和李亨相攜而至,李亨命令侍衛壓住李岫等人。

    他揚眉吐氣站在李林甫府中正堂,面前是他敵人的棺材,而且很快他的仇敵連這個大棺材都沒法用了,屍體要被扯出來狠狠羞辱一番。

    李亨只覺得自己忍了十幾年的仇恨終於一朝得到了宣洩。

    楊國忠嫌棄看了他一眼,負手站在棺材前“聖人有旨,庶人李林甫與王鉷謀逆,制削官爵,子孫有官者除名,流嶺南及黔中剖棺,抉取含珠,褫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

    侍衛已經動手把棺材釘撬了出來,露出了裡面枯瘦的屍體。

    “別動我阿爺”李岫目呲欲裂,爆發出了驚人的力氣掙脫開侍衛的束縛撲到了棺材上。

    李亨只覺得高興極了,昔日他被李林甫刁難的時候,亦是如此無助,如今終於輪到了李林甫的子孫也嚐嚐這個滋味了。

    他不等楊國忠開口便吩咐侍衛“將此庶人拉開,這些人都通通壓入獄中”

    看到李亨繞過自己命令侍衛,楊國忠面上的不悅一閃而過。倘若不是看在李亨這次給自己出了不少力氣的份上,他也不會願意帶著李亨一起過來。

    “把他衣服剝去。”楊國忠打算記下一筆,日後再慢慢和李亨算賬,如今還是先收拾李林甫。

    李岫等一眾李家子孫更是哭聲一片,卻被侍衛束縛著,只能親眼看著李林甫的屍體被羞辱。

    楊國忠和李亨則面露快意,李岫仇恨的視線在二人看來便仿若炭火一樣,正月冷得很,炭火烘著身子正好暖和。

    “把這些庶人通通壓入大牢,抄完家後立刻流放。”楊國忠一聲令下,金吾衛頓時四散開,衝入李林甫宅院,見人抓人。

    昔日的右相府邸如今混亂一片。

    李岫看著這混亂的一切,臉色灰敗,心裡已經是絕望了。

    他什麼都做不了。

    他是個廢物,連父親的屍體都護不住。

    “阿爺”李騰空終於趕了過來,她第一眼就看到了被脫得赤、裸裸,隨意被拋擲在地上的屍體。

    她哭嚎一聲,撲倒了李林甫身前,也顧不得其他,將身上的斗篷脫下來先裹住了李林甫的屍體。

    “你們要做什麼”李騰空不知道為何自己只是回了一趟道觀,這裡便鬧成了這般模樣。

    她死死抱著李林甫的屍體,仰頭怒視著楊國忠“昔日我阿爺對你不薄,你如今卻要趕盡殺絕,不怕終有一日你也會落到如此下場嗎”

    李騰空跟著李長安,對朝堂上的情況卻比其他李家人知道的還要多一些。

    楊國忠連頭都沒低一下。

    人在囂張的時候不會去考慮日後。

    李林甫如此,楊國忠也如此。

    “行了,人都押入大理寺獄吧。”在這看了一會抄家,楊國忠覺得沒意思,就要離開,李亨倒是看的津津有味。

    一人指著抱著李林甫屍身的李騰空問道“此人也要帶走嗎”

    “她出家當道士了,不算李家人,不用管她。”楊國忠想起李騰空和玉真公主、壽安公主的關係,揮了揮手。

    偌大的李府只剩下了李騰空一個活人。

    李騰空看著面前空蕩蕩的李府,眼睛一酸,卻沒有哭。

    她很早以前就知道李家會落到這樣的下場,她阿爺壞事做盡,合該落到這個下場她也早已經不是遇到事情就知道哭的年紀了。

    她要先把自己的父親埋了。

    李騰空站起身,瘦小的身軀背起了李林甫乾硬的屍身,沉默著一步步走出了李府。

    李林甫死前已經瘦的只剩下了一把骨頭,瘦小的李騰空才背得動他的屍體。

    屍體的眼睛不知道被誰扒開了,露出了其中黯淡的瞳孔,屍體趴在李騰空背上,就這麼看著被抄了個乾淨的李府。

    李林甫不顧情義誣告對自己有大恩的舅父之女一家謀反,今日他的女婿楊齊宣便誣告他謀反;李林甫聯合安祿山誣告王忠嗣謀逆,今日楊國忠便聯合安祿山誣告他謀反。

    誣陷政敵謀反,是昔日李林甫最愛用的手段,如今也被楊國忠有學有樣用在了他身上。

    李騰空把他埋在了西郊山上,只有一個小小的墳頭,連墓碑都沒有,他做盡了壞事,倘若立碑,只怕用不了天屍體就會被百姓挖出來洩憤。

    天上下起了小雪,雪落下了,奸相的墳頭只有白茫茫一片。

    雪卻遮蓋不住這腐朽的天寶盛世。

    李長安冷眼看著,一直到李家全家流放出城的那日,李長安才去完成她和李林甫的那場交易。

    她信守承諾。請牢記收藏,網址 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