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隱士 作品

第378章 沈萬三撞槍口上了

 雖然是商賈,那怎麼說也是大明首富不是? 

 “子榮,今日咱們剛到,有些人還不知道咱們來了。” 

 當然了,沈萬三可不會忘記這負責跑腿的長隨。 

 閻王好過小鬼難纏的道理,他怎麼可能不懂。 

 實在是對於沈萬三,他是真心印象不好。 

 “你記得待會兒出去跑一跑,把拜帖送過去。” 

 被叫作子榮的,乃是沈萬三的親信管家。 

 不過,這些人,自有他的長隨去處理,保證妥帖。 

 這種眼睜睜看著別人撈錢自己卻無能為力的局面,朱元璋簡直心疼死了。 

 倒不是說朱元璋不知道商稅的好處。 

 對於他這種看見個銅板都要撿起來揣兜裡的人,哪怕沒能看出商稅的鉅額增長空間,但就是幾萬幾十萬兩,那他也不會想著放過的。 

 之所以商稅在大明如此的低,甚至很多地方壓根收不上來。 

 那純粹都是因為元朝對於商賈的放縱太狠了。 

 元朝的根基是遊牧民族,他們是不懂治國的。 

 因此,為了省事兒,他們弄出的是包稅制。 

 意思就是劃定一個數額以後,你們承包吧! 

 你們能收多少,我們不管! 

 好傢伙! 

 這麼一搞,底下人可不就來勁兒了? 

 豪紳的如數奉還,百姓的三七分賬,可以說就是那時候的真實寫照。 

 當然了,官商勾結平衡地方、欺上瞞下這些操作,那不過是最最基礎的。 

 也正因為如此,但凡在元朝當過官兒的,到大明的時候,身前絕對站著好幾個在當地橫行霸道的商賈。 

 甚至可以說,但凡在大明能起來都是商賈,那背後絕對有官員支持,甚至還可能不止一家。 

 而但凡在地方起家了的商賈,對於當地學子的支持,那主打的就是不遺餘力。 

 這麼堅持了一定年頭以後,哪怕豪橫如朱元璋面對這鋪天蓋地的關係網也發愁啊。 

 面對官場,他殺了也就殺了,自然會有前赴後繼的學子們衝上來繼續當官兒。 

 可面對整個讀書人群體,那他朱元璋再能殺、敢殺也沒用。 

 這樣的局面,伱讓朱元璋怎麼不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