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隱士 作品

第三百三十五章 湊熱鬧的朱元璋

“惟庸這法子確實好!”

“瞧瞧,事先就把規矩給定嚴實了,一條條一樁樁的就那麼明明白白的放在那兒!”

“做對一條多加幾分,做錯一條多扣幾分,最後以分數論英雄,嗯,好!”

宋利在一旁聽著朱元璋的感嘆臉上沒有半點表情,可心裡卻不禁在感嘆胡大老爺的厲害。

不是誰都能讓朱元璋時不時的唸叨上幾句,然後感嘆一聲的。

可胡大老爺呢,這都多少次了?

朱元璋越看這“標準答案”心裡越是高興。

他往年可沒少為了科舉之時的舞弊案操心。

不說那些漏題的了,光是判卷一事,那可就牽扯到太多的糟心事了。

糊名又如何?

遣詞造句以及行文當中的習慣,但凡熟悉的,打眼一瞧就能看出誰是誰來。

最關鍵的是,考官尤其是主考官一言而決。

沒有具體的標準,從頭到尾都是“俺尋思”!

關鍵是你還不能說他不對!

什麼舞弊,什麼包庇學生、門生故舊的,考官大人這叫慧眼識珠。

關鍵是哪怕你找出他們之間的聯繫了,考官也能拿著試卷說得頭頭是道。

畢竟但凡能走到科舉這一步的,多多少少是真有點本事的。

你無法明確說這文章就一定比誰的差,都是相差彷彿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這種情況,以前曾讓朱元璋煩不勝煩。

可如今好了啊!

惟庸這法子多好!

提前就把標準定下來,是非對錯一目瞭然。

朱元璋自己試著按照那閱卷標準拿起兩份不同衙門的考生答卷試著研判了一下。

結果發現自己這麼個“新手”,對照著閱卷之後,得到的分數居然跟原本打出來的分數八九不離十?

差別基本上都在文筆、字跡上加減分略有差別。

可就是這種結果,已經非常讓朱元璋滿意了。

他這麼個沒怎麼看過卷子的新手都能得到跟老手一樣的結論,那就證明,這事兒到時候可以臨時抽調人手來閱卷嘛。

僅僅只是這麼一個手段,便又多了幾分成功率,這如何不讓朱元璋高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