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隱士 作品

第一百七十五章 鄉試終於開始了

朱元璋對於官員的嚴厲要求,那是歷史上極為罕見的。

可以說,只有他這個真正出身草根,吃過苦、餓過肚子、見識過人命如草芥的亂世景象之人。

才會真正知道,百姓到底要什麼,官員需要做到什麼。

在朱元璋眼中,官不聊生,其實並沒有什麼好說的,民不聊生,才是真正的慘劇。

當官嘛,你若是一直高高在上,那要你何用?

你不好受,說不定你轄下的百姓就好過了呢?

因此,其實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更希望自己招攬的士子、官員能夠更加優秀一點。

只有優秀的官員,才能治理好一方;

只有優秀的官員,才能經營好大明這一方天地。

可以說,朱元璋比任何人更明白,官員的優劣對於一方疆域的影響有多大。

因此,當胡惟庸說出他的理由之後,朱元璋一琢磨,頓時瞭然的點了點頭。

沒錯!

為國舉才,還是鄉試這等出來就能為官的重要考試,那難一點怎麼了?

只要考的是正經學問,那你管他題目怎麼出呢?

只要結果是好的,那不就行了?

不然的話,還要怎樣?

非得按照那幫子老酸儒一般咬文嚼字難道就成了?

瞧瞧過往的科舉,都選上些什麼人吧。

能臣幹吏沒見選出多少,可郭恆一案,他朱元璋殺了三萬餘人!

他赤紅著雙目整夜未眠的一一翻閱卷宗,卻發現個個都有取死之道。

而那三萬餘人之中,那些官員,可都是從科舉之中走出來的啊。

難不成,他們辛辛苦苦給咱為國舉才,就舉了這麼些玩意兒?

那還不如放手讓惟庸來呢。

至少惟庸這番說法,咱是認可的!

當官,你要是個木頭腦袋,那你還不如別來!

因為這等木頭腦袋成了官員之後,唯一學會的本事或許就是欺上瞞下,然後榨取民脂民膏了。

這些思緒,在朱元璋腦海之中翻飛了半天之後,終於落妥了。

而胡惟庸的這一關,也算是徹底過了。

不過,胡惟庸這回多少還是有些意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