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隱士 作品

第四十八章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縉!

應天府的考試難度,可比江西要強不少呢。

這其實也是胡惟庸想進一步確認,此解縉到底是不是彼解縉。

解縉倒也沒想太多,畢竟這個問題屬實正常,一般人誰會放著輕鬆的江西考區不考,跑來應天府跟天下英雄爭長短啊。

“不瞞陳兄,小弟本是江西人,家父在異地為官,小弟便跟隨上任的父親在外。”

“而此次科考,不過是家父逼著小弟來一趟,試試水而已。”

“家父以及小弟都認為,此次恩科只需知道科考有何特別之處便可,對金榜題名卻無半點想法。”

這話一出,胡惟庸也來了興致了。

喲,還有這麼個說法啊。

他還真不知道,這時候的人就這麼高明瞭?

都知道提前體驗一下考場氛圍了?

胡惟庸毫不避諱的直接豎起了大拇指:“令尊此舉屬實高明!”

被胡惟庸這麼一誇,解縉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別看他是大明有數的“狂生”,可實際上,他這人不是狂,而是傲。

但凡在他看來才學、本事比他高、比大的人,他都服服帖帖的。

這不,被胡惟庸一誇,解縉嘿嘿笑了一聲,又看了看周遭,這才小聲解釋道。

“其實,家父的考量小弟清楚。”

“家父覺著,若小弟在老家參考,一旦認真考試,必然金榜題名。”

“但小弟這年紀尚幼、心性不定的,若是猛然間進入官場,志得意滿之下怕是要出大紕漏。”

“於是,乾脆讓小弟老實幾年,磨磨性子。”

胡惟庸聽完這話,沉默了半晌,而後默默地再次豎起了大拇指。

沒說的!

正所謂知子莫若父,解縉他爹可算是把解縉的性子給摸得透透的了。

這小子在洪武年間,早早出名早早中舉,可實際上到了永樂年間才真正踏入官場。

但在永樂朝也沒安穩幹幾年,便落了個下獄最終慘死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