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 章 閱卷





於是,他選了另一個角度。




“知所以治神,則知所以治人矣!”此時,李岱已是迫不及待捧起這篇文章,從開篇破題第一句開始,大聲誦讀了起來。




謝拾此篇文章,核心思想依舊脫胎於張載的《西銘》,想當初他便是依此在福州府現場“演講”,令無數讀書人大受震撼。




()這篇文章思路如出一轍,相較於當初反而收斂許多,不曾提及公德私德,然而文采與筆意較之當初反而更勝一籌。此文只從“天地為萬物之父母,以天子為宗子,萬民皆為同胞”出發,融入儒家的“尊尊親親”之思想,從而述盡“仁”之大矣。




——事天如事親,孝敬祖先父母,愛護兄弟族親,乃至愛及萬民,治理天下豈有難事?




李岱誦完全篇,眾皆啞然。




“……”




方才還爭得面紅耳赤的四房主考官幾乎不約而同偃旗息鼓,學起了周烈三人,作老僧入定狀。




不爭了,不爭了,爭不過!




一時間,至公堂內鴉雀無聲。只聽李岱長嘆一聲:“江山代有才人出,若老夫年輕二十歲與之同場,惟有避讓一頭矣!”




這一評價已是極高。




須知這位李閣老可不是普通進士,而是探花郎出身,連他都自承二十年前的自己不如謝拾,能讓他避讓一頭的又是什麼人?




——榜眼,抑或是狀元?




眾人心思各異,卻無有異議。




倒是有幾位考官想起京城傳言:‘那位譽滿京都的湖廣解元治的便是《易》罷?’




再看臉上喜不自勝的周烈三人,他們暗自嘀咕:‘唉,大好英才都便宜別人了。’




副主考方允明卻多想了一層:他們這位總裁大人,所治本經似乎同樣是《易經》?




眾人思索之際,李岱已經看完後面的考卷。先是經義,他本以為此人書義已是妙絕,沒想到其經義竟是尤勝書義一籌,恍惚讓人以為是治《易》半輩子的名儒大家;然後是第二場的論、判、詔、誥、表,這一看更是驚訝,直接將方才的印象推翻,彷彿名儒大家變成了積年老吏




至於最後一場的經史時務策?




在身為閣老、理政經驗豐富的李岱看來,其策略可謂是義、理、氣兼具,唯一欠缺的大概就是治理政事的經驗。其文倒不是毫無根據的書生之言,顯然作者並非那等只知閉門死讀書的迂腐書生,而是切實接觸過地方之事,故而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世間竟有如此奇才……”




李岱越看越是滿意。




這一回的會試主考,當真賺麻了。




“此卷出自《周易》一房?”看罷,李岱撫須而笑,不勝歡喜,“好,甚好!如此良才美玉,合該入老夫門下!”




言罷,他提起墨筆,筆走龍蛇:“會元之位定矣!”!




嬴天塵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