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也是聖人?

  永華公主的臉色逐漸慘白起來,站在原地的身形也看起來十分瘦弱單薄。

  她帶著父王的使命來到大明,卻沒想到終究還是陷入了這樣的境地。

  倭國,說到底還是要強於高麗!

  並且,倭國使者這段時間在京中打通了不少官員,下層小吏以及接待的官員都收了好處。

  下面議論紛紛,朱元璋對著朱標招了招手,朱標會意之後站了出來,說道:“父皇,倭國此舉,怕是過於唐突了。”

  正在朱標要出言壓一壓這件事的時候,朱棡站了出來。

  朱棡高聲道:“兒臣以為!範老所言分毫不差!”

  譁然!

  聽清楚晉王所言的眾人是紛紛譁然啊!

  甚至有人轉身去看看今天的太陽是不是西邊爬起來的。

  一向跟文官唱反調的晉王,如今居然這般贊同文官這邊的提議,難不成……真被感化了?

  眾人帶著懷疑,不解的眼神看去,似乎在詢問範常和朱棡之間是不是達成了某種協議,怎麼連晉王都開始支持你了?

  而浙東文官那邊眼神看著範常也不善起來。

  好你個老東西,不聲不響的居然跟晉王還扯上了關係,膽大妄為啊!

  範常手腳冰涼,只覺得自己這輩子沒這麼啞口無言過,身體都微微戰慄起來,感受著同僚們那質問的眼光,範常戰慄道:“晉王……晉王何出此言啊?”

  朱棡露齒一笑,看向朱元璋,朱元璋也抱著雙手。

  剛剛朱標站出來的時候,朱元璋就明白長子的意思。

  此事還需要壓一壓,不可能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就把東西賜給倭國,怎麼著也要付出點代價。

  但此時朱棡站出來,倒是讓老朱想看看他葫蘆裡又是什麼藥。

  朱棡微笑著轉身,看著範常道:“範老到底是老成持重,一身學問通古爍今,更是熟讀天下詩文,知曉世間萬般道理!經由範老口中所說的提議,就算是本王這樣的人,也不由得拍手叫好!”

  範常撫須,雖然這樣的誇獎有些讓人膈應,但他還是坦然接受。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後為德!晉王殿下還需要學一學。”

  範常幾乎是指著朱棡的鼻子說他不學無術。

  這話讓老朱臉色有些難看。

  也讓朱棡心裡的冷意更加加深了許多!

  這老不死的,真把自己當人了。

  心裡再怨,但表面還是要保持微笑,朱棡微微一笑,一陣清風帶著他的聲音傳播下去,他緩緩道:“那範老如此知禮守禮,那到底是禮重要,還是法重要?”

  這話讓範常有些慪氣,聲音嚴厲,彷彿回到了課堂上的時候教育學生那般。

  範常緩緩抱起笏板,厲聲道:“後聖有言,公輸不能加於繩墨,聖人不能加於禮,禮者,眾人法而不知,聖人法而知之。”

  “可見,禮同法,不可加以逾越!君子安禮樂利,謹慎而無鬥怒,是以百舉而不過也。此為君子!天下人都因效仿。”

  “殿下,這天下何來的禮與法孰重孰輕?都重,並且是壓天的重!君子守禮重法,目不邪色,口不惡言,方乃君子!”

  範常臉色看似嚴肅且鄭重,但眼中那一抹化不開的冷笑還是讓朱棡啞然失笑。

  張口道德仁義,閉嘴仁義道德。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裡出來的聖人!

  但範常的話,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引經據典。

  李敏撫須,嘆道:“範老不愧是後聖荀子的門徒,這禮法並施的聖言,可謂是如數家珍!”

  陶凱也嚴肅道:“後聖之學,源於春秋,但盛於唐朝。唐代楊倞為之做注,但在當時,後聖之學與孔孟聖學彼此存在太多差異,在北宋時期,一度被人視作法家之列。”

  荀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

  他的學問跟孔孟有所出入,主張的是‘禮法並施’,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理念,就連史記都曾經記載‘宰相李斯從荀卿學帝王之術’,然而在唐代以前都沒有人重視他的學問,也是在宋朝末年的時候,才開始有人重視起這門的後聖的學問。

  ‘啪……啪……’

  這時候,場中響起了掌聲。

  掌聲很清脆,也很緩慢。

  眾人轉頭,便看到晉王輕撫手掌,面色讚歎,輕笑道:“範老,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