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還能咋辦呢?

  “那些婦孺都被上了鐐銬受刑,還有沒有禮數,有沒有規矩了?若是朝廷上下都這樣直上直下的辦案,豈非比蠻夷還野蠻?”

  詹微橫眉,怒道:“去御史臺,調集筆吏前來,將錦衣衛辦案的過程全部記錄。”

  說到這,詹微就恨得牙癢癢。

  野蠻!

  實在是野蠻!

  如此血腥,冷酷的辦案,和那些弄權的酷吏有什麼區別?若是錦衣衛長此以往下去,大明成什麼了?誰還會在朝廷為官?

  誰還會以修身治國為己任?

  這個晉王,當真是胡來。

  陛下在氣頭上說出的話,動輒幾千人的生死,難道為官者不該勸諫帝王仁善嗎?非要殺得民心盡失才滿意嗎?

  殺戮,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處置主犯,流放家眷,按照大明律令行事,難道不是一個合適的交代嗎?

  非要殺得人頭滾滾,殺得百姓心生膽寒,官員人人自危就為了保住項上人頭,才是交代?

  不善之福如向陽之雪,不見其增,只見日損。

  在詹微看來,行善是本分。

  但是在朱棡看來。

  詹微身上有倆字。

  聖母。

  詹微判案,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判了一百三十人流放三千里,斬首僅十二人。

  就連那些犯事之人都覺得自己聽錯了。

  朝廷這是什麼意思,高拿輕放?

  他的輕判,也很快引來劉伯溫的重視。

  晌午的時候,劉伯溫匆匆而來。

  “姿善,不可糊塗啊。”劉伯溫勸解道。

  詹微字姿善,這個字也是很明顯的貼合了他的做人風格和性格,此人生在淮西,但是和淮西人並不親近。

  他從小在浙東求學,幼年聰穎被學士誇讚,還將自己弟弟的女兒嫁給詹微,詹微從此一飛沖天,至正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官。

  當時的詹微家居黃州,陳友諒佔黃州之後,詹微擔任了陳友諒的翰林學士。後來陳友諒兵敗,他被朱元璋召為國子博士,一路累官至御史大夫。

  詹微前些年表現還算是尚可,多次勸諫朱元璋要不近聲色。

  還引經據典,將成湯不近聲色,風範垂留於世的故事講給朱元璋聽,朱元璋聽罷也大喜,讚歎他‘應制佔對,靡勿敏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