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明初士人多不仕

  而在合併之中,探馬軍司之中有人將河南漕糧的蹊蹺彙報給了張玉。

  而張玉得知之後,領命出發前去河南,並且也不忘提攜老夥計盛庸,帶著一起去查案。

  而查探的結果也和朱棣所說相差無幾。

  河南官員利用職務之便,和當地糧商聯合一起抬高糧價,以朝廷名義先出售了幾個月的高價糧,而後又以市價六成的價格拋售了三個月。

  並且根據探馬……不,根據錦衣衛的情報,這種事情,怕也不只是河南才有!

  畢竟,朝廷清庫倒賣陳谷,一直以來是國政。

  穀子麥子在倉庫裡面存放幾年,各種損耗都會有。

  尤其是開封府這種水災重地,在洪武年初就定下了三年一輪更換儲糧的國政,確保開封年年有糧,不讓百姓無糧可吃。

  這一點是朱元璋是農民皇帝出身,知道自然災害給百姓帶來的影響,所以早早地就將此事落實了下去。

  “開封府知府陶謙,暗中斂財數萬貫,所得銀兩與當地糧商分成!並斥巨資為自己義子打造府邸,暗藏數十姬妾於義子家中。”

  “家中僕役繁多,極盡奢侈。其兒媳更是手筆巨大,斥巨資開設香坊,染坊。利用自己職務之便,僱傭當地罪民免費為其勞作,期間更是致數十罪犯暴斃……。”

  觸目驚心。

  經由張玉所說,朱棡對開封府的事情也有了一個新的認知。

  就是陋習。

  陶謙確實犯了大罪。

  但是平心而論,若是在管理較為鬆散的北元,這傢伙的這種操作方式,根本不算是什麼大事。

  朱棡的目光挪到了朱元璋的身上。

  他想起了在前世自己看過的一些評論,裡面明確的說了在洪武初年的一個現象,就是‘明初文人多不仕’。

  意思就是不少文人根本不願意做朱元璋手裡的官,甚至以死相逼。

  而留在朝廷做官的,要麼是貪圖錢財,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柄和油水。要麼就是真的以修身治國為己任。

  而肉眼可見的,朱元璋負手而立的身形變得有了幾分沉重和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