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神棍老爹捲成首輔 作品

第717章 新人和舊人


                 譚綸真的病了。

  嘉靖二十三年,他考中進士,受命運的安排走上軍事文官之路,開始南征北戰的一生。

  嘉靖二十九年,他擔任台州知府,招募鄉勇,練兵抵禦倭寇。一介書生,也能上馬練兵!

  嘉靖四十二年,他任福建巡撫,指揮戚繼光、劉顯、俞大猷等取得平海衛大捷。

  ……

  跟戚繼光的合作,貫穿他的大半生。

  從南邊抗倭,再一起調到北方防禦韃子。

  有人說他是抗倭名將,一生金戈鐵馬。

  但誰知道,他仍是那個雅好音律、酷愛戲曲的江西才子。

  朱翊鈞來探病時,發現譚府擺了戲臺,唱的是譚綸首創的“宜黃腔”戲劇。

  臺上唱花旦的人頗為眼熟,仔細一看……竟然是風頭正勁的汪德淵。

  譚綸坐在臺下,對朱翊鈞笑道:“後生可畏啊!小汪無論是作戰經驗還是唱戲曲,樣樣都比我強。”

  朱翊鈞心中一動,想到皇帝說要培養新人。

  汪德淵走的就是軍事文官路線,且愛好都跟譚綸重合。

  “汪大人知道譚大人這麼稱讚他,肯定很高興。”朱翊鈞笑著說。

  譚綸點點頭:“難得的是,他已經是大忙人,還抽空給我演戲。可惜我生病氣弱,否則我自己也上臺……小汪唱宜黃腔,跟我比還是差一點。”

  這個世道有點奇怪,戲子固然是下九流讓人看不起,但達官貴人往往又有些雅號,喜歡自己唱兩嗓子。

  朱翊鈞對戲曲沒什麼偏好,聽不出汪德淵唱得好不好。

  但是,總覺得兵部尚書跟人比唱戲,畫風不太對。

  譚綸又笑道:“我本來是請他來跟我講海外的故事,講著講著,他就說要上臺唱一出過個癮。”

  南征北戰一輩子,臨終前能看到大明收復海外屬地,這種激動的心情旁人很難理解。

  將來墓誌銘上,都可以多寫兩行。

  嗯……墓誌銘就請下南洋回來的晏大學士寫。

  朱翊鈞說:“父皇若是知道今日汪德淵親自登臺,肯定遺憾沒有過來看。”

  昔日他的皇祖父請汪德淵彈琵琶,他的父皇也請過。

  兩代帝皇都欣賞汪德淵的音律。

  汪德淵:“……”

  他抑揚頓挫地唱著,早就發現太子殿下在臺下,心情很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