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神棍老爹捲成首輔 作品

第638章 武舉這種小事


                 要不怎麼說人和人之間要講究緣分呢?

  京城也有很多世襲錦衣衛、軍戶家的少年,但朱翊鈞沒有特別喜歡誰。

  就連帶著他習武、游泳、玩槍打鳥的侍衛,他都不是特別親近。

  卻偏偏對李如松另眼相看。

  李如松今年二十五歲,高大魁梧,健碩得彷彿下一刻就能扛鼎。最重要的是,他目光堅毅清朗,臉型方方正正,有良將忠臣之相。

  簡而言之……長得好。

  得知李如松進京考武舉,朱翊鈞特意打聽今科武舉的主考官和考試內容。

  武舉沒有文舉那麼受重視,制度上也不像文舉那麼完善。

  甚至在這之前,明代武舉沒有殿試,也就沒有一二三甲之分和狀元名號……歷史上明代第一個武狀元是崇禎四年的王來聘。

  這一次,和以往不一樣。

  各地武舉鄉試,屬於“按需取士”,考試內容各有不同,大體上分馬上、水上和邊上三種。

  馬上,需要弓馬嫻熟、使用揮錘器,會奪取他人兵器;

  水上,需懂掌舵駕船、水師作戰;

  邊上,需瞭解九邊軍鎮、遼東局勢和戰略。

  武舉的會試時間也不固定,看朝廷具體需求和安排,今年這一科定在五月。

  不知哪裡傳出的消息,說這一科武進士是為下西洋籌備人才,皇帝要殿試選拔武狀元!

  頓時幾家歡喜幾家愁。

  參加武舉的人,大部分是李如松這種世襲武職,極少數民籍。

  民籍武舉人往往是文舉不中,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若說文舉主考官人人趨之若鶩,武舉的主考官就像雞肋,多少有些讓人不高興。

  翰林院中,有人疑惑地議論:

  “主考官是王錫爵?他竟然沒有推脫?”

  “是高首輔的意思,也許王錫爵得罪過高首輔?”

  “說不定,王錫爵自己願意呢?”

  “嘿!若是我肯定不願意!將來一群武夫衝我喊‘老師’,笑死人!”

  “我看你是喝飽山西陳醋,酸得整個翰林院都聽得見。”

  正說人是非,掌院學士神出鬼沒地出現在他們後面。

  晏珣沒有因此罰他們。

  只不過是問手頭上的工作都做完了嗎?沒有?

  兩個月的休沐日和節假取消,如無要緊事情不許請假。

  說完,他揹著手施施然地離開。

  全場靜默片刻,接著哀嚎四起:“兩個月不準休息?我們翰林清貴,從太祖時就是五日一休,其他節假都有……沒有假期,還是翰林老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