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神棍老爹捲成首輔 作品

第186章 不成親行不行

  得知晏珣的舅舅在戚繼光軍中,參與過台州九戰,福建舉子就把晏珣看做自己人。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打倭奴的都是一家人。

  西山煤窯在渾河、大峪、門頭溝和居庸關、宛平縣西一帶,保障京城的燃料需要。

  嘉靖年間,西山最著名的四大煤窯是上南坡窯、下南坡窯、下嘴窯和蘿蔔窯。

  晏鶴年第二天傍晚才回來,臉上、身上都被煤灰燻得黑黑的。

  “煤窯有住的地方,常歡和阿豹留在那邊,我們過幾天再去看。”晏鶴年擦洗乾淨,在房間裡邊吃飯邊說話。

  “他們單獨在那裡會不會出事?”晏珣擔憂。

  對方強搶民男都幹得出來,把常歡和阿豹拉礦洞裡埋了怎麼辦?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皇帝讓他們給,他們不敢不給,至少明面上不敢做什麼。”晏鶴年笑道,“至於煤戶,都是當地良民,給誰幹活都是幹。”

  新加入一個行業,開始總是不容易的。

  但晏家這一次的靠山夠大,不用太畏首畏尾。

  “嗯,等蜂窩煤做出來,我請張居正去看。”晏珣眼珠轉了轉,“張太嶽心懷百姓,一定能看出蜂窩煤的好處。”

  皇帝顧不上他們這種小人物,再扯一塊虎皮更保險。

  晏鶴年說:“張居正啊……他不僅能看出蜂窩煤的好處,還能看到煤礦的利潤。說不定以後會再提出收稅。”

  為什麼是以後?

  張居正寫過《論時政疏》,一針見血地指出大明的五大弊端,結果皇帝置之不理。

  從那以後,張居正再沒有向嘉靖皇帝說過有價值的政治觀點。

  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

  嘉靖也很有意思,對張居正置之不理,卻又順徐階之意,讓張居正做裕王的講師。

  要不要給煤礦收稅,現在還跟晏家父子無關。

  他們只想儘自己所能,改善普通百姓的生活。

  順便,賣蜂窩煤掙一點技術費~~

  說完正事,晏珣才把金小憐留下的地址給晏鶴年。

  “爹,你和老道是朋友,你帶消息回去……他總得給我們一罈泡藕帶做謝禮吧?”

  說起老道的泡藕帶,不由得舌底生津。

  晏鶴年放下筷子,洗乾淨手接過紙條,看了兩眼塞進一個行李箱。

  錦衣衛?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