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神棍老爹捲成首輔 作品

第149章 秀才的帶頭大哥

  聽著王徽慢悠悠的介紹,少年們覺得鍋裡的徽州餜一定特別好吃。

  這日清晨,晏家父子帶著常歡、阿豹挑著行李、揹著包袱,揮別家人,到碼頭與朋友們匯合。

  以前晏家父子趕考,都是交代鄰居照應門戶。

  現在家裡有人等待,心情又不一樣。

  “爹,你要考個好成績!阿孃在家中等好消息呢!”晏珣鼓勵。

  晏鶴年:“……你考得好,她同樣高興。”

  小珣真是時刻不忘鼓勵老爹,但父子倆何分彼此?

  小珣中狀元當大官,爹做老太爺,一樣樣的嘛~~

  碼頭上已經來了好些朋友,都帶著書童,有的還有長輩陪考,說笑聲此起彼伏。

  “我娘大明寺求了一支上上籤,說我此次鄉試必中。”有人得意地說。

  另一人說:“我去了城隍廟。你們不知道嗎?城隍廟可靈了,放貸的呂大有那種兇人,都給城隍爺捐了一筆香油錢。”

  “可是,城隍爺不管科舉啊?”

  “你怎麼知道他不管?就算他不管,神仙都是鄰居朋友,打個招呼有多難?”

  一群人煞有介事地討論,還真有些道理。

  過了一會兒,汪徳銘也到了,朋友們互相幫忙搬行李上船,揚帆起航。

  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些揚州的秀才,今日去南京鄉試,將來有一部分會去京師,再去天涯海角為官……

  能夠走出去看世界,是他們的幸運。

  許多鄉野小民,一輩子生活在村莊裡,日復一日地過著平淡的日子。

  就像晏老四,明明也生活在運河邊,卻不知道揚州到南京有多遠。

  秀才們無心在船艙裡溫書,三三兩兩走到甲板上,議論著江上的景色,興致好還能吟兩句詩。

  晏鶴年指著一處地方說:“那裡是瓜洲……‘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們眼前的瓜洲,想必遠勝古人。“

  明代的瓜洲是南北漕運的南端起點,匯聚了南北財氣,比宋代更熱鬧。

  瓜形的沙洲四面臨水,上面有漕運衙門和千戶所。

  外圍則是無數的河庫、碼頭和工坊,伺候各地來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