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靜靜的頓河 作品

第622章 痘宗強者,恐怖如斯



            姜子牙不計傷亡地攻破穿雲關,此時大軍距離潼關只有百餘里地。

他的心中焦急萬分,這種急迫卻無法和人言說。

廣成子那些仙人只能看出天意還在周國,覺得問題不大,這種觀點就過於宏觀。

作為局中人,加上雲中子給他的那顆七竅玲瓏心,姜子牙感受到的東西要比廣成子他們看到的多一些。

“只緣身在此山中”也有在山裡的好處。

外人只能看到外表,他卻能看到本質。

對姜子牙來說,人很複雜,國家更復雜,不是一個簡單的氣運、國運就能衡量的。

現在沒有“國恆以弱喪,而漢以強亡”這句話,但道理還是那個道理。

國運強的國家也有可能內部出現問題。

現在周國的內部就出現了問題,姬昌的那個時候萬眾一心,殷商給的壓力再大,周國上下都認為自己可以扛過去,最後勝利的一定是己方。

如今周國國民已經沒有那麼自信和團結了,姬發焦躁得使用混沌鍾大開殺戒,就是這種情緒的外在表現,靠常規手段很難贏得戰爭,很難凝聚人心,那麼就用非常規手段。

姬發準備犧牲自己,為周國打出一條生路。姜子牙抓住機會,認為兵貴神速,自己要是能夠連破五關,並在紂王渡河前,攻破洛邑,那個時候周國憑藉還剩下的天意,以北制南,是可以壓制漢國。

這裡面就沒有齊國什麼事漢國現在等著商周兩敗俱傷,之後一舉定天下,這個想法用不著多麼高明的戰略眼光就能看出來,至少姜子牙能看出來。

“首倡必遣,殿興有福”的政治觀點鄧嬋玉不光和龍吉說過,也和鄧秀、和李靖、和鄧九公說過,最初是沒事時的閒扯,後來慢慢發現這個觀點很適合眼下的微妙局面,這個東西就變成了漢國的政治綱領。

微子還對這個觀點寫了一大堆的理論論述,純理論,看得鄧嬋玉一臉懵,我最初說的是這個意思,好像沒這麼深奧吧?

不管她贊同還是不贊同,周國在這個論點裡就是破壞舊秩序的“首倡者”,而漢國是建立新秩序,結束亂世的“殿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