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道不死 作品

第二十六章 繩結師入門

  草繩彷彿化作了一條蚯蚓,又像是有無形的力在線頭兩端拉伸,本來亂成一團的草繩變成了一根長長的細繩。

  見到如此神奇的一幕,孟周卻連眼皮都沒有眨一下,而是死死盯著它的每一點細節變化。

  它知道,對這“繩靈”來說,現在這般作為,是極大的透支,這一次自己要是沒有看清楚,記清楚,短時間內很難指望還有第二次機會。

  回到最原初的狀態後,細繩彎成一個長長的“u”形,左側線頭從右側線頭之下穿過,形成一個“α”結構,穿過的線頭繞過不動的右側線從環中穿過。

  然後,將環旋轉一百八十度,一直不動的右側線頭按照剛才左線的穿插方式如法炮製。

  等雙線穿完,兩根線頭往兩側輕輕了一下,孟周驚奇的發現,除了大小不同,這根草繩此時此刻的形狀,和拓印石刻上的圖畫一模一樣。

  孟周長噓一口氣:“居然還真就是繩索打結之法!”

  “所以,這一百幅石刻圖畫,記錄了一百種繩索打結的方法!”

  孟周沒有為破解這個秘密而開心,而是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

  哪怕有明確步驟,讓他一步步跟著學,他都沒信心一步不錯。

  現在,每幅石刻都相當於一個最終答案,中間步驟一概省略,需要他自己去推演琢磨,這難度就已經非常非常大了。

  可這還不是最讓人頭疼的。

  拓印石刻乃是二維平面的圖畫,立體上的變化根本就體現不出來。

  最明顯的一點,兩線相交時,他不知道哪一根在上哪一根在下。

  若用試錯法一一去嘗試,孟周仔細看了看這些石刻圖畫中存在的線條交叉點就頭皮發麻。

  更何況,許多位置發生交叉的點不是兩根線,而是三根四根甚至更多根。仟韆仦哾

  同樣,在打結過程中,是否發生了旋轉同樣無法依靠這一張拓印石刻看出來。

  或許,對有些隨手就能給同桌編個手環的手工達人來說,其中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只覺或者推理判斷出來。

  可對他來說,這就和數學題一樣,不會就是不會,便是把他憋死了也依然不會。

  而隨著細繩完成對拓印石刻圖畫的復刻,前一刻彷彿還是個活物的細繩直接軟趴趴的攤在了書桌上,一點神采靈性都無,狀態與普通細繩無異。

  孟周也已拋開心中一切雜念,腦中只有剛才細繩兩根線頭的移動和變化。

  宗師級千手賦予他的靈活手指,循著“原路”將細繩恢復到最初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