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是水果 作品

第2673章 隨心所欲不逾矩

謝絕了中午在單位食堂吃飯,離開楚道鋒工作單位的趙長安,沒有選擇公交和出租車這些交通工具,而是去坐地鐵。



車裡面的人很多,沒有空位置,趙長安就抓著金屬豎杆,搖搖晃晃的想著事情。



對於楚道鋒的反應,趙長安一點都不出乎預料,反而他假如不是這個態度,才會感到詫異。



也不能說是誰高誰低,誰對誰錯。



思想和意識形態的不同,在看同一件事情的時候,也會根據自己的眼睛和思想,做出迥異的論點。



這就是這些人的成長環境,和趙長安這年輕的一代的成長環境,完全不一樣。



俗話叫做"代溝"。



老一輩看不慣小一輩的狂妄和無知,而小一輩則是也同樣的看不慣老一輩的倚老賣老,思想守舊落伍。



趙長安他們這代人出生前後,當時正在實行全面搞包產到戶。



這個政策讓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都變高了,也都能讓自己和家裡的父母妻子老公兒女吃飽肚子不捱餓了。



不過弊端就是生產到戶這個措施,是需要農民自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想要吃飯就得自己去種地,而自己種地收穫的糧食,除了交公糧,剩下的糧食都是自己支配,掙多掙少各憑本事。



趙長安他們小時候的耳濡目染,就是父母為了家庭的生活操勞,也沒見過誰來幫襯一下。



而楚道鋒他們那時候卻是集體工作,集體一起下地幹活或者在企業裡面上班掙公分,講究的是一個勇於奉獻,好人好事,用來評先進和積極分子。



大家吃喝都一樣,公平公正,沒有特殊化,簡單單純樸素,也沒有現在這種讓人心累的各種攀比。



房子,車子,學區房,上名校,一定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這種生活和經濟模式,讓他們在心裡面更有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就像趙長安的父母一樣,即使趙長安已經這麼有錢了,讓他們來明珠養老他倆卻都是不願意,而是更喜歡和願意呆在一建這個大集體裡面。



而且這些人在心裡面,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看不起這種小農意識的經濟行為,不懂得國家強大老百姓才會挺直腰桿有錢,有國才有家,沒有大國,哪有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