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是水果 作品

第1320章 踏坑

 這在郭成松,嚴樹銘他們看來,其實自己也一定能行!所以鉚足了勁兒,一心要大力發展電線電纜行業。

 對侏羅紀這每天七八十臺機箱,以及兼併了牧野電扇廠的一個微小型電扇生產車間,每天一百五六十臺的小電扇的走量已經有點看不上眼了。

 雖然即使是以著現在的需求來計算,機箱和風扇每年也能給校辦廠每年帶來三四百萬的收入,近一百五十萬的利潤。

 然而蘇南那些電纜廠這麼容易的成功,深深的刺激著郭成松他們。

 幾臺破機器,只用了幾年的時間的翻滾,就成了上億,幾億,甚至十幾億年銷售的大公司。

 只是想想,就能讓他們激動得熱血沸騰的徹夜難眠。

 過年這段時間,郭成松,嚴樹銘一直在電話遊說趙長安,以及找鬱原明,或者跑到任述之家裡喝酒。

 想要投資擴建高壓電纜專用廠區,以及引進高壓電纜生產線。

 這一套投資就是再節省,全部下來也得千萬以上的資金支持。

 面對郭成松的遊說,這在趙長安看來,用一句話來說這些人最合適,‘一看就會,一做就廢!’

 也不想想自己和校辦廠的這些工人們,就在幾個月前還是一群下崗職工,窮得到菜市場去撿菜販子剝下來的爛菜葉子拿回家做菜,這才吃飽肚子,又開始不自量力的跑到懸崖邊要起飛?

 而因為郭成松的這種執著,趙長安為了避免被工院校辦廠給拖進坑裡,提出了兩個方案。

 第一個是機箱廠從校辦廠完全剝離出來,和線纜廠之間脫離模糊的無邊界關係,改制成為校辦廠,一納米,孫一陽,三家合資的獨立企業。

 這樣一來,就等於是在電纜廠和合資廠之間建立了一條安全的防火牆,以後就算電纜廠再賠錢,也和合資廠沒有任何關係。

 最多的也就是校辦廠能從合資廠裡面分到應得的紅利,拿這錢去補貼電纜廠;要麼就是賣掉合資廠的股份,用這錢去救電纜廠。

 之所以要用‘救’這個字,在趙長安看來,內地的電纜廠想要和沿海的民營電纜廠競爭,簡直就是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