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是水果 作品

第474章 迷之不解

 趙長安在完成篩選以後,就和鬱原明通了電話,說了這幾天摸底的大致情況。

 線纜專業的畢業生只要願意來,有多少要多少。

 集體戶口,工資一千二起步,不過一開始肯定都是下一線鍛鍊,其後是龍蛇虎兔,那就各憑各能耐。

 市場管理和營銷專業,所有的企業都大量需求,不過這裡面對個人銷售能力要求很高。

 其餘專業也大量需求,不過得服從分配,是進入一線,還是從事文職等各項工作,需要公司結合情況考量。

 趙長安這邊通了電話,當天晚上他就接到鬱原明的回信,將會在近日帶隊來蘇南實地考察。

 “小趙,咱們工專今年有一千多畢業生,90%都是本省人,而且裡面80%都來自於農村家庭,咱們省這幾年的就業形勢非常不樂觀,對於大部分的畢業生來說,他們就是回去就業環境也很不好;我這段時間一直在想,與其讓他們畢業以後天南地北自己跑出去找工作,撞運氣,不如學校多努力一些,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

 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就一直在跑這件事情,咱們省內有沒有願意過來招聘的優質企業,不過這些企業根本不願意把崗位留給咱們這樣的專科學校,就是願意給的也是根本就沒有前途的最底層工種。——今年全國高校擴招,學校計劃保底招收兩千三百人,不想法給他們解決出路,我們拿什麼臉來招這些孩子?——”

 一通電話,打了趙長安四五十塊錢,他才算是明白了鬱原明的深刻意圖。

 就是敏銳的看到了蘇南區域巨大的經濟騰飛趨勢,想和裡面部分優質的企業走校企聯合優勢互補的路子。

 就像鬱原明想聯合一納米,試圖把荒廢停產的校辦企業盤活。

 而聯合這些企業,則是給學校畢業生找到一個安穩的畢業去處,並且在雙方不斷的合作中,同時調整學校專業,去適合這些企業,實現共贏。

 長遠來說,假如這些企業裡面在未來能出現一兩個全國性的大型企業,而工專又往裡面輸入了大量的人才,大量掌握了這家企業的中層和技術層面,實現融洽共生,那麼就非常的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