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 245 章 入交州時已定局





在交州百姓的期盼,和交州豪強的忐忑下,晉王李玄霸和晉王妃宇文珠一同騎馬進入龍編城。




晉王李玄霸如傳聞中一樣,如高陵皚皚白雪般高潔冷漠。




百姓看了幾眼,就不自覺移開視線,不敢直視。




晉王妃宇文珠聽聞是一位名醫,一手金針能生白骨活死人。




她沒有遮擋容貌,百姓爭先觀看晉王妃華麗容顏,感嘆這才是真正的神妃仙子。




兩位神仙攜手來到了交州,我們首先做的事是不是建造神像?交州百姓開始琢磨。




交州豪強看到的更多。




晉王李玄霸和晉王妃宇文珠盛裝進入龍編城,很明顯是在向他們炫耀自己的權勢,給他們一個下馬威。




前一位大唐都督成為貪官汙吏,也有他們的一份功勞。




他們雖然沒有故意想把大官變壞,只是想通過賄賂為家族爭取點好處,但事實就是他們主動行賄,讓大唐都督的胃口變得越來越大,引起了薛總管的注意。




現在看著晉王的儀仗,和宇文珠頭上戴著的璀璨的珠寶花樹。他們捫心自問,能拿出什麼賄賂晉王和晉王妃。




自己手中有什麼能讓晉王和晉王妃看的上眼的珍寶,能誘惑晉王和晉王妃為自己行個方便?




“聽聞晉王能任意支取皇帝陛下的內庫,群臣都沒有意見。他真的什麼都不缺啊。”




交州豪強嘆息之餘,歇了掙扎的心思。




罷了罷了,他們本來也沒什麼大野心,只是想多屯點田地,阻礙大唐均田制的執行罷了。




現在少些不義之財,能得晉王殿下一二青睞,或許更划算。




李玄霸讓李靖帶來的將士也冒充晉王府的護衛和儀仗隊,晉王入城的隊伍連綿十里。




他晌午時入城,待最後的侍衛進入都督府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龍編百姓就這麼圍觀了半日。農人不種田,商人不開店,都傻傻地圍觀晉王的儀仗隊。




這就是大唐的親王嗎?




這麼厲害的人,怎麼跑到交州這麼偏遠的地方當都督?難道我們交州其實很厲害很重要?




“啊,累死了。我連去見我哥都不會穿戴這麼多東西。”




李玄霸關上門就癱在了榻上。




自從他二哥當皇帝后,他就懶散慣了,感覺渾身不自在。




薛道衡拍了一下李玄霸的腦門,讓他趕緊休息。




“看到晉王的儀仗,交州豪強官吏應該不敢不配合你。”薛道衡道,“我本來想提點你,但你這也想到了。看來我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教你了。”




薛道衡又是自豪,又是遺憾。




弟子太出色,也是一種苦惱啊。




李玄霸道:“那老師可否回京頤養天年?”




薛道衡失笑:“不可。除非你能把高昭玄他們也勸回京,否則我絕不會成為第一個回京的人。”




在李玄霸的嘆氣聲中,薛道衡得意地大笑著離去。




宇文珠終於把頭上那堆重得脖子疼的玩意兒卸完了,用發繩簡單地挽了髮髻,換了一身輕便的衣服從內屋出來:“我聽見薛公的笑聲,你說了什麼讓他開心的事?”




李玄霸聳肩:“我讓薛老師回京,薛老師說除非高老師他們肯回京,否則他絕不回去。我覺得這不算給他說了什麼開心的事。”




宇文珠想起祖父,嘆了口氣:“建功立業是每個人都追求的事,我們身為晚輩,也不能阻礙長輩的追求。何況祖父和薛公等人所追求的已經不是簡單地建功立業,而是名垂青史了。”




李玄霸道:“我知道,但我還是想勸一勸。”




宇文珠坐在榻上,讓李玄霸將頭枕在她的腿上。




她伸出沒有戴任何飾品,手指間滿是薄繭,一點都不像是貴婦人的手,輕輕為李玄霸按壓額頭。




“勸過了就別想了。我讓你郎君你少熬夜,以免老叫頭疼,你可聽了?自入嶺南後,你可少挑燈思索?現在到了交州,你總可以休息幾日了。”




“好,是我的錯,辛苦珠娘了。”




李玄霸閉上雙眼,在宇文珠的按壓下沉沉入睡。




宇文珠看著李玄霸最近無意識皺起的眉頭終於鬆開,知道李玄霸已經入睡。




她深深嘆了口氣,想起長孫康寧的抱怨。




兄公常廢寢忘食批改文書,待餓狠了之後又狂往嘴裡塞他不能多吃的甜點心,說不吃就頭暈。




長孫康寧無奈,便守在兄公身邊,時不時給兄公塞一口吃的,以免他忙得忘記了用膳。




這對兄弟,真是半點不讓人省心。




宇文珠輕輕地捏了一下李玄霸的鼻子。




李玄霸輕輕哼了一聲。




她擔心吵醒好不容易睡著的郎君,雖然沒解氣,還是把手收了回來。




宇文珠輕聲威脅:“若你生病,我定會把藥熬得非常苦,這都是自找的。”




李玄霸眉頭微皺又鬆開,不知道在夢裡是不是也聽到了宇文珠的威脅。




……




李玄霸一路南行,做的謀劃都第一時間讓人送回長安。




即使快馬加鞭,李世民接到李玄霸送的第一封信時,離李玄霸在信下寫的落款也已經間隔一旬。




後來的信陸陸續續到達,他收到信的時間和李玄霸信中的落款時間間隔越來越長。




李世民對長孫康寧苦笑:“這倒是很直觀地讓我看到我與阿玄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長孫康寧將手放在李世民的肩上,無聲地安慰李世民。




李世民道:“真不想讓阿玄出遠門啊。若我們是尋常兄弟,該是他這個身體弱的弟弟留在家中,我這個兄長出外闖蕩。那什麼嶺南,若是我能去,哪需要阿玄殫精竭慮地謀劃?我就不信嶺南豪強有誰敢觸我鋒芒。他們心存反意,只是離我太遠,以為我鞭長莫及。”




長孫康寧道:“叔郎去了,就等於二郎也去了。”




“哼。”李世民將書信小心折好,“若他們不識相,就是母親也別想阻止我親征!”




長孫康寧笑道:“叔郎殫精竭慮,不就是為了避免二郎親征?二郎不相信叔郎的本事?”




李世民終於露出了笑容:“我信。看來我又找不到親征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