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19章 賜下了三位老師





李玄霸無視了時不時就要找機會在自己面前“說教”,好彰顯他兄長地位的二哥,轉移話題道:“宇文公和高公很有名?”




李世民得意道: “阿玄,你雖通曉過去和未來之事,怎麼對當世的事不上心?耶耶常和我們說起朝中大賢,




你忘記了?"




李玄霸在心裡道,李淵“授課”的時候過於枯燥,說的又大多是自己已經知道的事,自己基本都在睜著眼睛打瞌睡,確實忘記了。




李世民見弟弟居然真的不知道,非常高興地把自己對兩人的瞭解告訴李玄霸。好難得遇到阿玄不懂的事!終於可以教導一次阿玄了!李世民胸口膨脹得快要飛起來。




李玄霸聽著二哥的描述,與自己前世的記憶作對比。




他聽著聽著,臉色越來越白。




李世民還未介紹完兩人的功績,正收拾明日要用的文具的李玄霸手一抖,硯臺砸在了桌上,發出“哐當”一聲巨響。




李世民被嚇了一跳。




李世民按住弟弟的肩膀道: “阿玄?怎麼了?什麼完了?你身體不舒服?哥哥去叫御醫,你等著!"




“別去!”李玄霸拉住二哥,道, "沒什麼,我只是手滑。"




李世民打量李玄霸的神色,見李玄霸確實沒有異常,出門問乳母要了一杯溫水,讓李玄霸喝下後,他才繼續與李玄霸收拾東西。




之後李玄霸以身體疲憊為由提前睡下。李世民精力還很充沛,去院子裡練習射箭。李世民離開後,李玄霸睜開眼,看著床幔發呆。




他想起來高穎和宇文弼是誰了。




高穎此人在後世網絡因與獨孤皇后有關,有些“流量”。




在網絡中流傳的故事中,獨孤皇后是一夫一妻制的堅決擁護者,因為高題先為亡妻悲傷不娶,後又讓愛妾懷孕,獨孤皇后認為高穎對亡妻不忠誠,所以進言隋文帝楊堅疏遠高穎,導致高穎被削職為民。




網絡以此故事來讚揚獨孤皇后。事實當然不是如此,這就是單純的政治鬥爭而已。




獨孤皇后雖然管楊堅管得嚴,但不會閒得去管別人的後院,對兒子的要求也只是別寵妾滅妻。其實獨孤皇后倚重的大臣就沒有不妻妾成群的。




她做此事,只是剷除太子楊勇的支持者。




高穎文韜武略,德高望重,因其女為太子楊勇側妃,是楊勇的重要支持者。隋文帝曾想廢太子事,因高頻勸阻“長幼有序”而打消主意。獨孤皇后因此想要除掉高穎。




所謂"對亡妻不忠誠"之事的全貌是,獨孤皇后先讓隋文帝給




高穎娶繼室,高穎以年老拒絕;後高穎有妾室懷孕,獨孤皇后進言“高穎因心懷愛妾而拒絕皇帝賜妻,是對皇帝不忠”,讓年老後疑心甚重的隋文帝逐漸加深對高穎的猜忌。




楊廣繼位後,發佈詔令,說自己要廣納諫言,召回隋文帝晚年捲入奪嫡之爭的老臣,高題也被拜為太常。




楊廣喜聲樂,光收天下樂工,高潁上奏阻止;楊廣修運河修東京,之後還要修長城,高潁請求暫緩工程;楊廣對啟民可汗過於恩寵厚待,高穎認為應該警惕突厥,不可信任厚待過重。




大業三年,高穎因“誹謗朝政”被殺,諸子皆被流放。




高穎不是什麼“反派”,而是隋朝的忠良。




同樣,宇文弼也因為多次進諫招得楊廣厭惡,與高穎同死於“誹謗朝政”。




楊廣深惡高潁。高穎死後,著名詩人、司隸大夫薛道衡當眾讚美高穎的才華,被楊廣找藉口處死。




自己和二哥拜高穎和宇文弼為師,待高穎和宇文弼持續向楊廣進諫,惹得楊廣厭惡被誅殺後,以楊廣的小心眼,恐怕也會對自己和二哥生出惡感,甚至遷怒唐國公府。




哪怕這師生關係,是楊廣自己牽的。




李玄霸沒打算將此事過早向李世民“預言”。




雖然他偶爾“說漏嘴”,但會給二哥增加過多心理負擔的東西,他都瞞得死死的。二哥再早熟,也只是六歲孩童。




“得想個法子與他們疏遠,讓隋煬帝知道我和二哥不喜歡他們。”李玄霸把頭蒙進縫了厚毛皮的錦被中,小聲嘀咕給自己打氣, "能做到的,一定能。"




他心裡很是慌亂。




李玄霸雖然常在李世民面前用後世人的視角“指點江山” “憤世嫉俗”,但他對自己有幾斤幾兩很清楚。




隋末唐初群英薈萃,能站在歷史舞臺上的人無不是人中龍鳳。自己若是能和這些人同臺競爭,他在現代就不會只是一個歷史營銷號小編了。




楊廣殺宇文弼和高穎是註定的,朝堂群臣都勸不住的事,自己一個小孩能做什麼?他所能做的,就只有儘可能地拉著二哥與這兩個註定會死的大隋忠良撇清關係。後世常說李淵對建立唐朝沒有功勞,這不是事實。




唐太宗李世民雖有戰功,但起兵的資本是唐國公李淵,眾人最初投效的也是李淵。在古代,資歷、




聲望、年齡十分重要。




李淵沒有李世民,可能只能成為割據勢力的一員,甚至直接被竇建德等勢力吞併,湮滅歷史塵埃中;但同樣,未及弱冠的李世民也很難獨自與群雄逐鹿,即使他救駕的功勞沒被吞也不可能。




隋朝國公那麼多,獨李淵能成事,是因為李淵當時有兵權。若不是李淵在大業末年得到楊廣的信任,得到了太原的兵權,唐國公府就無法順利起事。




如果楊廣因高穎之事忌憚排擠李淵,李淵無法取得楊廣的信任,就不可能出鎮太原,手握兵權。




雖然李玄霸知道歷史不會那麼容易改寫,說不定李淵沒有兵權,唐國公府也能通過其他方式募兵起事。但史書中薛道衡的結局,仍舊讓李玄霸恐懼。




誰不怕死?他裝得很淡然,其實心中一直對喜怒無常,有暴虐之名的楊廣有些懼怕。




“早知道就不該討好楊廣。”李玄霸嘟囔, "但楊廣都把我和哥叫到面前了,我們不討好他也會完蛋。真煩。"




李玄霸把腦袋從被子裡冒出去,深呼吸了幾下新鮮空氣,讓自己冷靜下來。




拒絕老師也不行,擺爛不好好讀書以讓高穎和宇文弼厭惡自己更不行。這老師是楊廣給的,如果他們不尊重老師,不努力讀書,也會被認為是對皇帝的不尊敬。




x的,真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