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凡愚QD 作品

第五百二十七章 這是給哥做宣發?這是扶哥上燒烤架啊!

 蘇博納這個人或許沒什麼節操,但是通過這貨的一番講解,李有志倒是確定了一件事;</p>

 這老登還真他孃的是個人才!</p>

 不說別的,這傢伙對於海外院線,以及影視作品在國外市場上的操作,絕對是大師級的。</p>

 之所以讓同塵社的小夥伴們把這個傢伙扣下,李有志原本的打算就是蘇博納那註定無法兌現的十萬美金,換取一些關於海外電影市場的信息。</p>

 現在很顯然…他的目的達成了。</p>

 而且在蘇博納面對李有志可以給提供工作的大餅之下,這個目標可以說是超額達成。</p>

 經過蘇博納的一番講解,對於北美電影市場的運行以及操作,李有志算是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p>

 和國內的院線模式不一樣,海外特別是美國電影市場因為很強的地區化差異,並不像國內的院線聯盟有比較統一的放映提升標準。</p>

 國內院線是什麼情況啊?</p>

 基本上一部電影上線之初,發行方就先跟院線方談好分成比例,這個比例差不多就是發行方40多,院線方50。其餘的百分之十,是包括電影發展基金,稅費和代理費用。</p>

 但是國外的院線情況就比較複雜,像美國這邊的電影院有大有小,林林總總數十家的院線品牌,幾乎每一個院線連鎖品牌的經營模式都不太一樣。</p>

 非要大致區分的話,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就是類似國內的,以票房收入為基礎的院線連鎖。而另一大類,則是以附加服務收費的個性化院線。</p>

 前面的好理解,後面的這一類個性化院線,其實就是不指望著票房賺錢,而是靠著諸如會員付費啊,爆米花零食啊,或者是電影院沙龍和多種形式的電影活動盈利。</p>

 這一類的影院,對於電影放映的種類包容性就非常的高。</p>

 在國內的院線,基本上所有的電影院都喜歡那種高上座率,演員陣容認可度高的電影,但是對於美國的b類電影院,電影賣不賣座其實是無所謂的。</p>

 只要能夠給觀眾提供一個新鮮的體驗,讓觀眾在電影院裡面有個談資,能夠幫他們把周邊啊,零食啊,亦或者是電影活動銷售出去,那就算是合格。</p>

 而這種類型的電影院,為了給觀眾提供一種不同於商業電影院的體驗,往往都會給國外,獨立或者是文藝電影提供很大的排片配額。</p>

 像蘇博納之前操作的很多國內文藝片,都是通過這些院線在國外上映的。</p>

 當然,蘇博納之前的操作主要是將這些片子在電影節上賣給片商,然後由片商去找這些b類電影院進行推銷。</p>

 現在,通過蘇博納的講解,完全的瞭解了這些b類電影院的情況,李有志著實的心動了。</p>

 為啥?</p>

 雖然這些b類電影院在美國電影市場只佔總熒幕數量的百分之四十,但林林總總的加在一起也有將近一萬七千多塊。</p>

 而且最妙的是,這一萬七千多塊大熒幕,大多是分佈在非美國的一線城市和商業中心。</p>

 面向的也都是一些追求個性的年輕觀影群體,大都市裡面的社區群體。</p>

 這種分佈情況是什麼情況?</p>

 要是真能把這部分美國的影院都談下來,對於志哥來說妥妥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的節奏啊!</p>

 “基本的情況就是這樣的了,小…咳咳,李先生,說了這麼說,我能不能多嘴問一句你想把什麼類型的電影投放到美國市場去?《白日夢想家》嗎?向上帝保證,這部片子如果在美國市場上映,應該會取得相當不錯的收益。</p>

 正如你瞭解到的,我現在丟掉了工作,處於待業的狀態。如果你需要一個專業且內行的海外影視發行代理人,我想我是可以勝任這份工作的。”</p>

 小飯店的包廂裡,看著蘇博納想要矜持,但實在有些繃不住的樣子,李有志樂了。</p>

 你特麼要是之前有這個態度和立場,何苦你這段時間遭這麼多的罪?</p>

 面對蘇博納殷切的目光,李有志笑著搖了搖頭。</p>

 用不著蘇博納提醒,《白日夢想家》在美國上院線,現在肯定還能賺一筆。但這部片子目前已經在和光視聽海外版上線了一個月,片子已經累計拿到了近五千萬的播放量。</p>

 按照美國電影市場的標準,現在再拿過去操作屬於是“重映”,不論是分成比例還是說其他的收益都不高,李有志著實是看不上了。</p>

 所以他的目標很清晰,如果操作的話,只能是還沒有在任何平臺上線,甚至於還沒有拿到daa分級的《活埋》!</p>

 這麼想著,李有志將目光投向了蘇博納:</p>

 “一部我自導自演的,小成本的驚悚片。”</p>

 聽到李有志給出的答案,蘇博納砸了咂嘴。</p>

 小成本…驚悚片,這個類型在美國電影市場上並不缺,以一個發行代理商的角度來說,這種片子在美國電影市場上可能並不會有很強的市場表現。</p>

 “唔、恕我直言,李。雖然你在國內名聲斐然,但是在美國電影市場並不會有多大的票房號召力。驚悚片在美國電影市場上也不稀缺,至少據我知道的情況,好萊塢每年大約就有30到65部驚悚類電影流向市場,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導演的驚悚大作。</p>

 但近些年來驚悚片的市場表現普遍很低迷,就連《怪形》《異種》這類的經典驚悚ip,大牌明星雲集的大製作,在票房表現和碟片市場的表現也都不怎麼盡如人意…甚至去年投資了12億美金的《怪形前傳》,最終只收回了5個億的全球票房,如果單就美國市場的話,甚至這部片子都虧了老本,你這部片子的製作成本多少?”</p>

 蘇博納說的這些,李有志倒也聽說過。面對他無意的詢問,李有志想了想,伸出了五根手指。</p>

 “五十萬人民幣。”</p>

 “哦,這種製片成本的話大約要…”</p>

 蘇博納本想著按照美國院線的浮動分成,幫李有志詳細的計算一下回本票房。可是當腦子裡的豎式列出來,將五十萬人民幣填進算式裡的剎那,他的小腦萎縮了…</p>

 五十萬人民幣是什麼概念?</p>

 摺合美元的話差不多就是七萬美金。</p>

 在好萊塢的話,別說是電影長片了,拍個正兒八經的廣告v也得個十萬八萬刀的啊!</p>

 橫向對比的話,這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p>

 對於電影發行代理來說,12億的成本驚悚片可能到處都是毛病,但是7萬美金成本的驚悚片…那特麼處處都是優點!</p>

 為啥?</p>

 沒有成本壓力,就算是票房撲街到一輪放映之後就被院線集體下架,那特麼都是血賺啊!</p>

 為什麼這麼說啊?</p>

 美國b類院線的票房分配方案採取的階梯式遞減制,也就是說從票房收入中扣除影院固定成本後,再按照逐周遞減的比例將票房返還給發行代理方。</p>

 在影片上映時的第一週,扣除放映商相關支出後,發行代理方通常可獲得90的票房收入,影院獲得10或更少。然後在接下來,發行商可獲得的票房收入每兩週降低10,而放映商相應地增長10,放映愈久能獲得的票房收入比例更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