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凡愚QD 作品

第二百三十章:人生新階段!(三更萬字求訂閱!)

雖然這個時空和自己之前的時空不太一樣,但是電影產業的發展都是差不多的。

就比如說榮影廠,作為建國後的八大電影廠之一,曾經生產過多部優秀的戰爭電影。

這些老電影廠製作影視作品,在改革開放之前,也就是計劃經濟時代,基本上是不考慮成本的。

只分類型。

這話怎麼說?

舉個例子;說電影廠的文學部,搞出來了一個很好的劇本。這個劇本廠領導說行,內容很好,咱們立項拍。

然後整個電影製片廠就開始運作,文學部的劇本下發到導演室,導演室搞出拍攝臺本,然後開始在演員劇團選定角色。同時攝製,佈景,服化道車間開始運作。

要是說這個片子的類型是故事片,那就直接就近取景。要是說這片子是戰爭片,攝製組和佈景組在考慮具體場景的時候,直接就給部隊政治處發信函請求配合啦!

那個時候的文藝工作是政治任務,地方參與到影片的拍攝中,那可是一分錢酬勞都沒有,甚至連群演糧票都是自行解決的。

最典型的一部電影,也就是八一製片廠當年拍攝的《大決戰》。

八一廠就不用多說了,部隊自己的電影製片廠。

拍攝《大決戰》三部曲的時候,為了全景地展示三大戰役,動用了25個國家部門,橫跨十三個省,330萬人次參拍,出動了當時無數的現役裝備,光是炸藥就用了四千多噸。

這什麼概念?

這需要一個軍銜是少將的廠長,需要國家部門的配合,需要參拍人員和地方政府無條件的支持。

你放現在試試?

哪個影視公司敢這麼拍,別說有關部門找不找你喝茶的問題,劇組盒飯都能把影視公司吃破產!

當然,《大決戰》是個極端。

可是這些老電影製片廠的操行是真的猛,像是後來經濟體制改革,讓這些老電影廠走向沒落的,其實也並不是所謂的什麼人才流失,什麼沒有市場競爭力。

老電影廠擁有當時最廣大的觀眾基礎,怎麼可能沒有競爭力?

說白了就是豪慣了,作品成本控制不下來,拍一部虧損一部。

一個自負盈虧,足以將“藝術第一”的老一代影人打入地獄。

現在的影視公司拍攝大場面,恨不得用五十個人拍出千軍萬馬的效果。

兩軍對壘,二百多個人配合大型鼓風機吹點風沙,就已經是了不得的場面了。

極致的成本節約,即便是靠著現代特效,又怎麼可能拍出真正千軍萬馬的氣勢?

所以說老電影好看,至今觀眾還在懷念那幾個老電影廠,不是因為老電影技巧有多好,而是喜歡那種厚重和實在。

所以對於網友提出來的拍攝“大場面戰爭片,重現榮影廠輝煌”這條建議,李有志嚴重覺得系統得吃點dhA補補腦了。

這特麼就不是七星難度任務可以整出來的活兒!

反覆推演思量,最後確定這件事情實在過於離譜,憑藉自己目前的能量怕是辦不大到。李有志沒有絲毫的留戀,直接將那條過於離譜的任務摺疊,然後打開了自己的手機。

【最有韌性的麵條】

【西域拉條子】【粵省竹升面】【鹼水面(加粗)】【意大利麵(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