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陳 作品

35:宗族風雲

陳留山不無羨慕地道:“這些天來,聽他的名字,都快要聽出繭來。真想見上一見,看長得何許模樣……對了,老三,你練過武的,且說說‘半步宗師’,到底厲害到何等程度?”

陳留白沉吟道:“據我所知,在趙國的話,武道練好了,出來擔任武職,品階會比較高,四品打不住。”

陳留山與陳稚平兩個對於武道的概念並沒有多少了解,可知道官職高低,幾品幾品的,一聽就清楚了。

要是四品,豈不是比那位遠房堂叔的五品同知還要高?

果然厲害!

市井田野間,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就是這些了。

至於實際上的情況如何,是真是假,誰又在乎?

吃過晚飯,四叔公登門來了。

難為他堂堂族老,三番兩次地主動來找陳留白,絕對稱得上“青睞有加”。

“留白,你能及時趕回,我很欣慰。”

“勞煩四叔公記掛了。”

四叔公嘆口氣:“這次宗族大祭,百年難得一遇,當真是風雲際會,很多人都回來了。你可知道,咱們族內嫡系的情況?”

陳留白道:“願聞其詳。”

四叔公就介紹起來:“嫡系共有七房,其中族長為大房,到了現在,二房、六房皆已衰落。陳文慶所在的三房,以及咱們四房,也處境不佳。”

他特意強調“咱們四房”,是要把陳留白視作自己人的意思。

“而今勢大的,是五房和七房,七房不用說,出了個‘陳渭斌’,五房也不差,有人當了豪俠,更有人當了五品大官。”

陳留白明白他說這些的用意,不外乎鞭策和激勵,好比教育小孩時,總喜歡說別人家的小孩如何如何。

在以前,族內人家便會舉例子:“你看泥守巷的陳留白,讀書多好,過目不忘,出口成文……”

但都是過去式了。

四叔公接著道:“再過幾天,那陳渭斌應該就會回到了。留白,你們都是年輕人,應該去見他一見,看能否說得上話。”

陳留白笑了笑:“正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