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陳 作品

35:宗族風雲

走出群山,到了山麓下,陳留白換上長袍襴衫,揹負書笈,手中把持一根竹杖。

看上去,就是個遊學歸來,風塵僕僕的書生形象。

當他踏上七星石拱橋,稍稍停駐,這才繼續往莊上來。

路經阡陌田野之際,被人認出來了:

“咦,那不是陳留白?”

“果真是他,還以為他被大蛇叼走,吃掉了。”

“淨瞎說,他家裡人都闢謠了,說那一晚陳秀才根本不在草廬,而是外出遊學了。讀書人有句話叫什麼來著?對,‘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可見陳秀才是個有福運的。”

“陳秀才好,你回來得及時,如果晚些,可就趕不上宗族的禮祀大祭了。”

陳留白微笑以對:“九嬸好。”

打著招呼,穿過厚實的莊門,一走進去,就發現了各種變化。

而最大的變化,就是人多了。

不是那種十個八個的增量,而是數以百計,顯得熙熙攘攘,頗為熱鬧。

這些都是從外地趕回的陳氏族人們,面目陌生,並不認識。

陳留白自顧走自己的路,回到下半村的泥守巷,踏入家門。

嫂子陳楊氏正在院子內縫補衣服,聽到腳步聲,抬頭一看,滿臉驚喜:“小叔子你回來了……娘,老三回來了!”

陳母快步走出,走得太急,陳留白都擔心她會摔倒,不露痕跡地踏前扶住:“娘,慢點。”

陳母抓住他的手,眉開眼笑,一臉慈祥。

不用多久,外出做事的陳父和大哥陳留山都聞訊趕回。

之前雖然看到陳留白的留字,但心裡畢竟有些擔憂,而今見到人安然迴歸,這才放下心來。

一番噓寒問暖不提,那邊陳母已經帶著兒媳下廚,開始燒水殺雞了。

放好書笈等物,陳留白來到廳上與父親大哥說話:“我回到莊上,看到好多人,非常熱鬧。”

陳父說道:“都是趕回來參加禮祀大祭的族人,有嫡系的,有旁支的。”

“嫡系的也要認祖歸宗?”

“他們不用,但也要參與祭祀,具體如何,就不清楚了。”

雖然都在陳家集,但上下兩半村,內外之別,涇渭分明,差距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