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婆子譚婆子 作品

第215章 慌了


                 三個書院的夫子有些難以置信的,上前去檢查那些書。

  他們隨意的抽一本出來檢查,發現抽出來的每本書的紙都很好,沒有以次充好,字也寫得很好,書頁上沒有墨跡,沒有錯字,賞心悅目的,淡淡的墨香讓人心曠神怡。

  書是一捆一捆的捆好的,每捆書二十本,這麼一大堆書,他們也沒有數,但是對方既然敢問他們要餘下的銀子,想來書的數量是沒有錯的。

  三人的表情變得難看起來。

  文淵書齋的人到底是從哪裡找來的紙印的書?

  劉掌櫃不管三人如吃了屎般的表情,他笑眯眯的翻著賬本,佯裝什麼都不知道的招呼他們:“麓山書院訂了一萬冊書,交了一千兩訂金,還欠餘款四千三百二十兩。致遠書院訂了五千冊書,交了五百兩訂金,還欠餘款三千六百七十兩,無涯書院訂了五千冊書,也是交五百兩訂金,還欠餘款二千一百六十兩。”

  訂的書不同,價格也不同,麓山書院訂了一萬冊書,但是以四書五經居多,因為四書五經是常見的書,而且書齋裡早就排好了版,不需要再重新排版,校對,所以每本的價格就便宜。就算訂了一萬冊書,也只需要五千多兩。

  其他書書齋沒有印過,要排版,校對,甚至要重新刻字模,更加耗時耗力,而且對方訂的數量少,每本的價格自然就高。

  由於造紙術的落後和壟斷,還有印刷術並沒有出現等各種原因導致這個時期各國的書籍都是非常昂貴的。

  又因為買書的人少,會買的人大多都是不差銀子的人,因此一本書的利潤是你想像不到的高,不然之前那家書齋也不會願意給出一百五十文一本抄書的高價。

  因為賣出一本,書齋至少能賺回好幾個一百五十文,如果是一些珍貴的書籍,甚至可以賺回好幾十個,好幾百個一百五十文。

  只不過越是珍貴的書籍,越是少在外面流通而已。

  尤其是一些孤本,那些世家收藏最多,可是這些都是他們的底蘊,是子孫後代成才的必備條件,因此一般都不會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