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2895章 信使

 周不器點了點頭。 

 其實就是順水推舟。 

 這樣的商業策略,周不器太熟悉不過了,他經常用。 

 就比如推動國內手機產業的尾貨困境處理,比如推動國產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其實都是周不器的“順水推舟”,有沒有他,都能成。他參與進來,以行業引領者的身份搖旗吶喊,就可以把這樣的一份威望和成就攬在自己身上,不斷為自己的社會份量增添砝碼。 

 雷俊的思路也差不多。 

 有沒有小米,以高通的實力,即便是遭遇了中韓聯手的致命打擊,即便跟蘋果正面開戰了,他們也能很快的就恢復過來,重新恢復行業霸主的地位。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小米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小米的大訂單幫助高通穩定了業務的基本盤,就相當於成為了高通業務復甦的重要推進劑,雙方的合作關係也就進一步的穩定、加強起來了。 

 這對小米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級意義! 

 小米雖然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可是小米的戰略策略不是趨向於技術研發,而是智能化的硬件生態。小米有錢了,是要不斷的去完善自身的硬件生態產品鏈,而不是大手筆的投資做技術開發。 

 這就意味著小米在技術領域始終都不會太強。 

 蘋果、三星、愛斯達、華為、中興、諾基亞、索尼什麼的可以做自研芯片,可以在戰略上補齊自身的弱勢,不會完全被高通掌握自身生存命脈。小米在這方面就不太行了,很難有技術有人才去做這件事。 

 怎麼辦? 

 怎麼解決掉小米這種戰略上的缺失? 

 雷大老闆給出的方案,是推進小米和高通的戰略級合作,從而讓小米可以在高通的供貨過程中獲得優先權。 

 周不器認為這個破局思路挺好,“有極大的可能性可以做到。” 

 雷俊笑著說:“如果可能的話,等高通的股價跌到了一定程度,機會成熟了,我會進一步的推進高通和小米的股票互換,通過彼此的交叉持股、戰略合作,來確保小米能夠獲得優先權,能夠第一時間拿到高通的芯片。” 

 周不器道:“我覺得行,挺靠譜。” 

 對小米這樣一家不以技術開發見長、以商業開發為驅動力的公司來說,這的確是最好的選擇了。對比一下就知道了,同樣是以商業運營為驅動力的聯想,就沒有這麼高明的商業策略。 

 同樣受制於芯片,聯想真是被英特爾折磨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小米卻能夠以救世主的身份站在高通面前。 

 論能力論眼光論才華,雷俊真不愧是國內隱藏的“雷布斯”。 

 之前還有小秘書抱怨,認為愛斯達的周紹寧周總不如雷總呢。 

 這真是太正常了!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雷俊見得到了他的認可,就非常高興,今晚這頓酒就沒白喝,說道:“那你這次跟高通打架,我就不往前衝了啊。反正只要國家掀起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了,最後肯定能給出一個結果。我這邊先跟高通溝通著,保持一個良性的關係,以便以後進一步的促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