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後知誰在 作品

第二百一十一章:一陽指與段家劍


段正淳自思自己非段延慶之敵手,不過在手下和情人面前,豈有退縮之理?

長劍在手,段正淳的信心稍微上來了一些。

回頭看去,只見阮星竹的一雙美目正一瞬不瞬地盯著他,眼裡盡是無限柔情。

這一瞬間,段正淳豪氣陡升:今日就是死也不能後退一步。

想到此處,段正淳右手長劍遞出,左手回互,正是段氏傳承劍法段家劍的起手式:其利斷金。

這套劍法他自幼習練,可謂熟稔至極。而這套劍法也是大理段氏子弟人人修煉的武學,可以說,除了段譽這個奇葩,大理段氏子弟沒有不熟悉這套劍法的。

段延慶見對方功架穩定,氣息平和,暗自點頭:據說此人生性風流好色,內寵無數,沒想到這家傳武學的修煉還是一點沒有落下!

想到此處,段延慶以手杖代劍,也是擺出一招“其利斷金”。

段正淳心想:段延慶的武功據皇兄所言,乃當世一流,我絕非其敵手。為今之計,只能利用對方行動不便的劣勢,以快打慢,或有機會!

打定主意,段正淳再不留手,處處搶攻,段延慶以單杖相對,用的都是段家劍的招數,將對手的攻勢一一化解。

段延慶的功力遠在段正淳之上,又有一身的邪派武功,如若生死相搏,段正淳原非敵手。但段延慶與段正淳所爭,並非私怨,而是為了大理的皇位,眼前大理三公都在此,要是他以邪派武功殺了段正淳,大理臣工必然不服,認為他是異端。但如果他用本門正宗段家劍法對敵制勝,那就名正言順,誰也不能有異言。

如此一來,段氏兄弟爭位,與群臣無關,日後登基為帝,那就方便多了。

段正淳見段延慶所使全是本門功夫,心下稍定,屏息凝神,一劍一招用得極為穩妥。

旁觀眾人都是行家,見他步法端重,劍走輕靈,每一招攻守不失法度,無不讚嘆。

而相比之下,段延慶因為腿腳不便,顯得笨拙了許多,再加上不清楚對方的底細,自思段正淳與段正明二人既然是同胞兄弟,料想武功不會差太多。若是如此,今日要想取勝倒是頗為不容易,因此,一開始的幾十招,段延慶有心瞧一瞧對方的功力,以守居多,一時間,功力相差巨大的兩人倒打了個有來有回。

段延慶手中所持的兩根墨竹也當真奇特,堅韌無比,和段正淳的長劍相碰也全無損傷。兩人用的都是本門正宗段家劍法,大開大合之中,不失輕靈飄逸,於靈動瀟灑中,飽含堂堂王者氣象。

二十招一過,段延慶揮杖掃開段正淳的長劍,令對方連退幾步閃避,冷笑道:“技止此耳!那就把命留下來吧!”

幾十招下來,段延慶徹底摸清了對方的水準,知道其與段正明不在同一水準,於是不再留手,步步進逼。

隨著時間的推移,段正淳漸漸不支,手中的長劍每次與段延慶的墨竹相碰之時,被震回去的幅度也是越來越大。

段延慶雙足不便,下盤功夫俱廢,因此於這手上功夫苦下心思,數十年苦心孤詣,自然非同小可。反觀段正淳,雖然雙足俱全,然而生性風流,處處留情,自然在這武學上花的心思遠不如對方,若是段正明在此尚可憑著對方的短板稍勝半籌,於他而言,就不可能了。

只見段延慶一雙手杖越舞越快,交替使出,看似輕飄飄的兩根墨竹手杖使出來就像兩根八十斤的鑌鐵禪杖一般,端地威力無比。

須知武功高強之人,往往能做到舉重若輕,使用重兵刃如若無物。但舉輕若重卻又是更高明的功夫。雖然“若重”卻又非“真重”,需得既有重兵器之威勐,又兼具輕兵器之靈巧。

原本段家劍法和慕容家的龍城劍法一般,都是與戰陣之中演變出來的殺敵路數,講究一個大開大合,大巧不工,最好是以六尺長劍使出,劍身越重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