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後知誰在 作品

第一百零四章:見玄慈,夜探藏經閣!


時光飛逝,倏忽又是半月過去。一路無事,無非阿朱阿碧和王語嫣三姝灑淚送別稍可一提罷了。一行人一路先舟後馬,以最快的速度往少林趕,以免夜長夢多。為了避免麻煩,這一路上都將慕容家的黑旗打出來,雖然頗為招搖,倒也避免了別有用心的宵小打一行人的主意,誤了眾人的行程。

四大家將中,公冶乾被慕容復派了出去,剩下三人都跟著慕容復同去。而大理這邊除本觀和段譽外,還留下了巴天石。因為上次成功找到薛神醫,巴天石起了很大作用,慕容復向段正明借調了此人,以防再有用得著的地方。

此番少林寺之行不僅僅是想將兩個燙手的山芋甩出去,還想弄清楚一點當年的雁門關一事的線索。

他總覺得,昔年中原群豪伏擊蕭遠山一事,並不像表面上那麼簡單。

首先,帶頭大哥是玄慈這點就很可疑。如果說今天再發生契丹武士到中原搶奪少林武學一事,由玄慈帶頭,自不必說。可那是三十年前,玄慈才多大年紀?能有多高的武功?武林高手中幾乎存在一條公認的鐵律,那就是年歲越大,內功就越加精純,深厚。拳怕少壯這一點在江湖高手這裡幾乎不適用。

像自己那個師兄,蘇星河,別看乾癟小老頭一個,全身上下加起來未必能有八十斤,可單手舉起二百來斤的石頭就跟玩兒似的,這就是內功深厚的結果。

記得童姥曾對虛竹說過,她與少林的靈門方丈平輩論交,其時童姥九十六歲。而與她平輩論交的靈字輩高僧三十年前能有多大年紀?也就是六七十歲吧。何以雁門關之戰這樣的大事發生時派了個玄字輩的玄慈去當這個帶頭人?這要是放在今天,那就相當於聚賢莊大戰的時候,少林玄字輩僧人一個沒去,派了兩個慧字輩帶著幾個虛字輩就去參加英雄大會了。這不胡鬧嗎?而雁門關之戰的重要性比起喬峰那檔子事情重要了無數倍,何以靈字輩高僧集體不出面呢?要說拿這種大事來歷練年輕人,豈不太兒戲了?

如今思來想去,慕容復越來越覺得雁門關一事就像一群當年的江湖後輩聚在一起的胡鬧之舉。怎麼看都透著一股荒謬的感覺。一群三四十歲的武林後輩在雁門關設伏殺了蕭遠山的護衛和他手無寸鐵的妻子。隨後發現蕭遠山的武功過於剽悍,自己一群人讓對方一個人打得屍橫遍野。

蕭遠山悲憤跳崖,這群儈子手又良心發現,養大了蕭遠山遺孤?

對了,這幫儈子手的帶頭人,玄慈還在日後成了少林方丈?哦,對了,這群當年的知情人還紛紛選擇了袒護玄慈,為此不惜殺身成仁,然後又害死了更多的人。

而明知自己被慕容博騙了的玄慈,只是派了個玄悲來慕容家不痛不癢地問責。難道正常人的邏輯不應該是召集雁門關一戰的倖存人員,帶上少林派高手,一起上慕容家興師問罪嗎?反而玄慈的處理方式,給慕容復的感覺,不像是在問責慕容博,更像是......遮掩?

無論如何,自己這回都要往少林藏經閣跑一趟。並非窺視少林武學,他現在真看不上什麼七十二絕技。只因某種意義上這個江湖所有的紛爭都從藏經閣開始,又從藏經閣結束。他希望自己這一趟能夠找出一點與當年有關的蛛絲馬跡。

而不是隨波逐流,被命運推著走,等著少林寺那位掃地神僧來解決這一切。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就算自己滿足於在姑蘇鄉下躺平,慕容博也會在暗處折騰出各種么蛾子,逼著自己滿江湖亂跑。

所以,與其等到他日玄悲身死,自己被動應付,不如藉著這個機會上少林探查一番。反正憑著自己現在的武功,整個少林寺也就一個掃地神僧能制裁自己,而人家前輩高人大概率懶得搭理自己。畢竟蕭遠山和慕容博兩人在藏經閣內躲了幾十年掃地僧都沒出手,自己就進去看一下,人家就會跟自己計較了?不存在的!

這一路上,慕容覆按照無崖子的教導,勤修北冥神功。不得不說,慕容復現在的對於武學的領悟確實不錯,短短半月時間,北冥三十六脈已經練成了十脈,算上原有的兩脈,已經練成了三分之一。可是距離無崖子展現出的那種消弭他人攻擊於無形的狀態還差了不知多遠。不過北冥真氣的護體功效卻比之前強了不少,換句話說,現在的慕容複比以前更加抗揍了。不會再出現被一記拳風打成戰損版表哥的情況了。

三日之後,少室山下。

“公子,上了少室山就是少林寺了。您和諸位朋友先在此歇息一會兒,我帶包三弟先上山通稟一聲。”

山下一處涼亭,慕容家和大理眾人滿滿當當地坐了一亭子,帶著兩名被綁成粽子的天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