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造事包 作品

第379章 一百倍效率

在領導現場的表態,以及康馳雷厲風行任務分配下,十多個聚變項目重組為金烏一號,其實已經成了定局。

但鍾維堅還是忍不住問了康馳一個問題:“根據我的分析,通用聚變的磁化靶裝置,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液態金屬。”

“他們的二代裝置雖然理論上可以解決液態金屬壁面均勻鋪展的問題,但作為核聚變反應中的第一壁材料,在外加磁場條件下液態金屬與壁面的換熱特性,也就是熱堆積和導熱性問題依然沒有給出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

“雖然他們沒有公佈相關的具體數據,但根據現有的情報分析,我認為他們兩次聚變反應的時間間隔,至少在1分鐘以上,不然裝置肯定得炸!”

“也就是說,哪怕他們的裝置每天連續不停地運行,一天最多也只能進行1440次反應,哪怕他們達到了最終設計標準,每次壓縮等離子體耗費14兆能量,產生704兆焦的能量來算,一天也只能產生993.6千兆焦的能量。”

“根據電能轉換公式1mj0.27778kwh來算,哪怕不考慮能量轉化損耗,這個裝置每天的最高發電量也才276mwh左右。”

“如果算上3560的熱電轉換效率,實際發電量也不會超過16.5萬度,而以我們現在的核裂變電站,一個反應堆都至少能發1000萬度電。”

“恕我直言,如果一個核聚變裝置每天只能發16.5萬度電,那即便Q值再高,其實也沒有任何意義”

聽到鍾維堅的話,眾人頓時忍不住議論了起來,

就連老人和呂首長的表情,也變得有些複雜了起來

不過面對鍾院士的質疑,康馳卻顯得很淡定,甚至還在心裡默默地給鍾維堅點了個贊。

不愧是院士,還是很有料的。

其它人在突然聽到要搞磁化靶裝置後,多少都有些陌生甚至懵逼,只能被他推著往前走,

但鍾維堅卻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想到了磁化靶裝置最核心的問題,可見他對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也並不全集中在託卡馬克裝置上。

康馳對鍾院士點了點頭,肯定地說道:“您分析得沒錯,甚至我認為您的分析已經是算保守了,我認為他們的反應間隔,至少要在兩分鐘以上。”

“磁化靶裝置除了設備製造的工程難度更大,最核心的問題其實還是第一壁的材料,它在整個裝置中的重要性,就像電池裡的電解液。”

“而通用聚變現在用的液態金屬,應該還是鋰鉛混合物。”

“作為中子吸收和氚增殖的元素,鋰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鉛則因為高原子質量有助於減少x射線輻射的產生和逃逸,從而提高聚變反應的效率,同時還可以充當中子毯,保護反應室內壁免受中子輻射的損害。”

“最關鍵的是,鉛能在操作溫度下保持液態,因此是他們目前找到的最優導熱材料。”

“但鉛導熱性只有35wk,是一種導熱性能較差的金屬材料,因此正如鍾院士所說,勞森機器26項目哪怕成功了,也具有相當大的侷限性。”

“但問題是,我從來沒有說金烏一號是在照抄勞森機器26。”

康馳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事實上,我已經找到了一種比鋰鉛混合物,更加適合作為第一壁材料的液態材料,它的導熱性比鋰鉛混合物高30倍。”

“同時如果我們把整個裝置的冷卻系統的導熱管,換成另一種導熱係數為1.8kwk的石墨烯複合材料,同時對裝置的其它非關鍵材料和結構,也進行重新設計和優化金烏一號的實際運行效率,理論上將會比勞森機器26高出至少100倍!”


聽到這話,現場頓時就沸騰了。

100倍?!!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金烏一號光是一臺聚變裝置,一天就能至少發一千六百萬度電,

一年差不多就是五十八億度!

雖然看似比傳統的裂變反應堆也高不了多少,但這兩種裝置的類型完全不同,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參考意義。

這就像拿8缸跑車,和二輪電動車比扭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