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東陽,盤古基地。

 

其實片子在一個多月前就定稿了,康馳如果想提前看的話,隨時都能看了,

 

不過張晴為了讓這件事多點儀式感,建議搞個首映同步的內部放映會。

 

於是在基地內一個還沒開始使用的實驗室,此時就變成了一個放映廳,現場的觀眾有屏風山基地的士兵將領,也有大唐重工的科研人員。

 

當然,還有康馳自己。

 

電影在經過氣氛略顯緊張的談話後,很快就通過主角陷入深思的眼神,鏈接了另一個時空:90年代的海鷗相機廠。

 

主角也從康陶,變成了一個相機制造廠的車間工人康天明。

 

他和妻子都在海鷗相機廠工作,當在島國的電子產品進入市場後,海鷗廠的員工全都失業下崗了,

 

於是生活陷入困境的康天明,對造相機這門手藝感到極度失望,並最終成為了反對兒子康陶從事光學領域的最大阻力。

 

“這條路太難了。”

 

“你搞這個不可能有任何結果。”

 

“他們有著幾十年的技術,成千上萬億的資本,你怎麼跟他們鬥?”

 

“踏踏實實地經營咱家的店,修個機器有口飯吃就行了。”

 

“”

 

然而面對父親質疑,康陶卻堅持認為必須要有人站出來邁出這一步,

 

否則華國的光學技術,將永遠落後於島國,被他們肆意收割。

 

然而雖然時代變了,但情況依然沒有得到好轉,

 

海鷗廠的困境,同樣出現在了磐龍光學廠。

 

在拒絕了索霓的收購案後,磐龍光學廠立即就遭到了各種打壓,官司纏身最終破產,康陶也陷入自我懷疑和絕望。

 

這顯然是根據劇情需要,進行的大幅度的改編。

 

實際上是大秦光學在成功揭穿了索霓的陰謀之後,藤田佳樹才來找康馳談收購的。

 

但電影裡調轉了順序,先是收購不成,然後才是進行打壓,而且還打壓成功了。

 

在電影的故事中,因公司破產揹負了鉅額債務的康陶,只能回去繼續經營相機維修店,他的父親在得他失敗後,雖然暴走了,但為了幫兒子償還債務,他還是選擇變賣家裡的房子,一家人搬到了破舊的出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