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青染 作品

19.認清哥舒……

 “隨後一路高升,十八歲官至丞相,當我發現自己身居高位,卻無法順利推行新政,每天就是和那些權貴耍嘴皮子,在朝堂之上消磨時光,於是我一氣之下,把他們所有人都打了一頓。”

 庭淵:“?”

 這還真是簡單粗暴。

 庭淵:“那你來居安縣,是因為你打了那些權貴?”

 哥舒璡堯道:“是,也不全是,我有先帝御賜的打王鞭,上打昏君下打逆臣,即便他們聯名上書彈劾我,我也不會受到影響,是我自己不想在京中與他們做無意義的糾纏,自請下放,剛好居安城縣令因病去世,我就來了這裡。”

 聽哥舒說完過去的這些事情,他這才明白,為什麼哥舒會和他有相同的理念。

 因為哥舒璡堯祖上是與女君共事的,傳承的是女君的理念。

 比起朝中的各種貴族,哥舒他們更像是女君留在世上的火種和希望。

 庭淵問:“那如今的青天書院如何?”

 哥舒道:“如今青天書院招收學子會要求他們上報家庭情況,三代以內在朝為官者,對他們的錄取門檻會比平民學子要高,八成是平民學子,兩成權貴學子,正是因為有這個門檻在,權貴學子反倒不敢輕易入青天書院,而是選擇進鳳鳴書院,鳳鳴書院現在被京州求學的學子戲稱權貴書院。如今的青天書院雖然已經背離了女君的初衷,不再完全憑藉名次錄取,但更多地保證了平民學子的利益。”

 庭淵想了一下這個事情,換作是他,他也拿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廣招學子不作限制肯定會和十多年前一樣,平民學子成了貴族學子的墊腳石。

 現在設立了門檻,能夠從一定程度上保證平民學子的利益,也是在從一定程度上削弱權貴的勢力。

 但這樣下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繼續如此,權貴和平民之間的分歧會越來越大,到最後會必不可免地爆發衝突。

 庭淵道:“科舉公平也不是完全沒有解決方法。”

 哥舒璡堯和伯景鬱郁看向了他。

 庭淵:“教育資源壟斷在貴族手裡,如果他們手裡不再壟斷教育資源,讀書的人越來越多,這種差距就會逐漸縮小。光靠扶持上層的平民學子是遠遠不夠的。”

 在這裡,基礎教育是私人的事情,只有到了高等教育階段,才有國家干預,導致眾多學子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

 百姓的知識水平分為兩個極端,不識字的佔大多數。

 哥舒璡堯:“提升基礎教育很難。”

 庭淵:“不從底層做出改變,那想要消滅貴族,只有沒收財產,但這樣是治標不治本,消滅一批又會有一批新的權貴冒頭,一朝天子一朝臣,只有底層開始轉變,社會發展才會變快。”

 伯景鬱認真想了一下庭淵這個提議,難度確實很大,但是確實是有可行性的。

 他問庭淵:“公子有什麼更好的主意嗎?”

 庭淵:“如果每一個縣都有一個希望書院,未來何愁沒有希望?”

 庭淵道:“科舉三年一屆,這些孩子三四歲就已經開始讀書,十二年後的科舉,他們其中會有不少人參加,保不齊他們就有可能中的。教育國有化,難在當下,福在千秋。不能因為事情難,就選擇跳過,跳過的次數多了,累積在一起,勢必要爆發。”

 哥舒璡堯和伯景鬱郁陷入了思索。

 哥舒璡堯幫助庭淵創建書院的時候倒是沒想這麼多,他的想法是從這裡培養出一批出色的學生,送進青天書院,將來或許能夠改變朝堂的格局。

 但他沒有想到那麼深層次,通過提高百姓整體的知識水平,縮減他們與貴族之間的差距,最終讓平民取代貴族。

 所有人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就不會出現財富知識等資源被壟斷的狀況。

 伯景鬱這下是對庭淵的看法完全地改觀了。

 舅父說得對,庭淵雖才識不高,但他的眼界和思想確實很高。

 當然,庭淵也有許多話沒有說出口。

 當社會整體的知識水平提高,就意味著生產力提高,縮減了與貴族之間的差距,那麼帝王作為貴族中的貴族,伯家的帝位,很可能會保不住。

 伯景鬱想不到這一層,但哥舒璡堯想到了。

 他的祖上是跟在女君身邊的,他們傳承的思想是男女平等。

 統一提高百姓知識水平,思想背後就是人人平等,人人都平等了,權貴都不要了,還要帝王做什麼?

 庭淵提到的這一切,與女君推行的制度吻合度非常高,且更加大膽。

 女君提倡男女平等,創辦青天學院的初衷也是教育平等,卻沒有進一步實施。

 而庭淵在女君的制度上提出了進一步的解決辦法。

 從前哥舒與庭淵聊過很多,但他從未與庭淵聊得這麼深,如今才發現,或許他與庭淵之間也有理念不合的地方。

 哥舒沒有挑明,而是想等回了府上再與伯景鬱細說。

 伯景鬱此時再看庭淵,只覺得他整個人都渾身冒金光,他確實如他舅父說的那般,眼界思想都很有遠見。

 伯景鬱突然彎腰行禮,“先生,請受我一拜。”

 庭淵:“???”

 庭淵都沒想明白他要拜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