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遊俠 作品

第24章 靖北

 “是嗎?!那你近來都讀了些什麼書啊?”聽聞此言,蕭隆先嘴角浮現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回父皇的話,六經以下略有涉獵。不過最近,兒臣倒是對《懿德文選》,頗有興趣。”蕭長陵垂首,英秀俊朗的外表,襯托著白衣皇子端正的五官,清澈的雙眼,便再也掩飾不住這位天家貴胄與生俱來的灑脫與率性。

 “好啊,古文之興,盛於前朝,國朝四大家,尤以懿德先生,開千古文風之濫觴,他的《文選》,著實值得一讀。讀懂了懿德文體,就通曉了古文,也就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千古文章,要用心讀。”蕭隆先寬慰地點了點頭,威嚴的目光,也逐漸變得柔和起來。

 下一刻,蕭隆先微展龍袍,輕輕拍著愛子的肩膀。

 “不過,二郎啊,讀書歸讀書,但千萬不要荒廢了軍務。你要明白,文韜固然重要,可武略才是定天下的根本,若是沒有一個安定富庶的大一統江山,又有誰會去在乎那書裡的詩詞歌賦呢。”

 “是,兒臣明白。”蕭長陵微微抬起頭來,臉上平靜無波。

 當“明白”二字剛一落地,蕭隆先便已經滿面暗沉地轉過身去,面向廣闊的大周版圖,只將自己清瘦高挑的後背,映入了蕭長陵的那對黑瞳中;這一刻,皇帝深邃的目光,不,與其說是目光,倒不如說是天子劍的劍鋒,掠過帝國的每一寸疆域,從北境到江南,又從江南到西陲,再到號稱“天險”的蜀地,直至定格到那片吐蕃人世居的滇南要塞……大好河山,盡在帝王眼中,揮之不去。

 蕭隆先渾身氣勢大盛。

 “這天下,遲早是朕的囊中之物,朕,有的是時間陪他們玩兒;我大周以武力定鼎,若論陸戰,朕敢說這天下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與我周軍的鐵騎匹敵,可如若要大舉南下,還是得多操練一下艨艟水戰之法。”

 不多時,蕭長陵的目光,瞬間凝聚在了一起,漸漸從先前的冰冷寒厲,轉變為前所未有的堅定;白衣勝雪,映襯出他長身玉立的風采,偉岸的身形,英武的容貌,讓他於皇家子弟的貴氣以外,又增添了幾分只有歷經涅槃才會顯現出來的剛毅之氣。

 而後,蕭長陵略微沉吟,慢慢放下手臂,出言傲氣如霜。

 “父皇,世人都說,‘南人駕船,北人乘馬’,可兒臣堅信,終有一日,即使沒有艨艟戰艦,我大周的金戈鐵馬,照樣可以一路南下,踏平南朝的千里江防,一統南北;屆時,兒臣願率北大營全體將士,為王前驅,替大周攻滅南楚。”

 這是何等得英雄蓋世!

 又是何等得傲視群雄!

 唯有舉世無雙的統帥,才會擁有如此強大的心志與意志;也唯有萬人敬仰的將軍,才會擁有如此自信與自傲,他,就在眼前,就是這位一襲白衣的少年郎——任城王蕭長陵!

 鐵騎連營橫江,數萬雄師投鞭斷流,直搗江南,這是連蕭隆先這位一代雄主都不曾做到的偉業,可是如今,竟然就這麼輕描淡寫,從一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口中說出,而且是那樣斬釘截鐵,無不展露出指點江山的自信;蕭隆先的表情,出現了短暫的彷徨,旋即便自嘲地笑了笑,似乎有些陶醉,心裡也許在想,看來朕真的老了,竟還不如一個小傢伙有魄力。

 “嗯,我兒有此志氣,朕甚是欣慰。二郎吶,你們姐弟四人,只有你的脾氣秉性,是最像朕的,你從小到大,朕就對你寄予了厚望,那是因為,朕早就看出來了,你是天生的統帥之才。依朕看,只讓你掌管一個北大營,那是遠遠不夠的。”

 “父皇……這是何意?!”蕭長陵緩緩將右手按在腰畔,極力壓制著心底的疑竇,自始至終,臉上未見有半點波動,永遠是如萬年冰湖的冷寂。

 皇帝沉默了半晌,一直負於身後的手腕,終於自然垂在身側,顯得有些漫不經心。

 蕭隆先微微一笑。

 “這就是朕今天要對你所說之事,秦老將軍年事已高,實不堪軍中繁重事務,日前已上表請辭,告老還鄉,他的東大營主將,出現空缺;所以,朕決定了,自即日起,東大營的五萬將士,都劃入你的旗下,一律受你節制。”

 什麼?

 東大營五萬將士,全部劃入蕭長陵麾下。

 今天幸虧不是在朝堂上,不然的話,必定會在朝臣中引起不小的震動;本來,身為大周王朝年少有為的將星,此時的蕭長陵,早就是執掌北大營七萬精兵的一軍主帥,現如今,父皇動動嘴皮子的工夫,便又將五萬兵馬,劃歸到自己帳下,這也就意味著從此以後,蕭長陵的麾下,坐擁兩支勁旅,手握十二萬人馬,具備了足以裂土封疆,割據一方的實力,這是從前歷朝歷代的皇子都不曾擁有的權勢。

 卻見,蕭長陵甫一聽聞,眉頭微皺,那對黑亮明澈的瞳仁,下意識往裡頭一縮;他面色幽沉,清冽的雙目,直直地凝望著面前那個高深莫測的蕭索身影,徒留下滿目明黃的粲然深色。

 ……

 “您……是要把東大營也交給我嗎?”蕭長陵滿臉平和之色,身子微微往後挪了半寸,方才一直緊皺的眉頭,此刻終於舒展開來,平靜地開口說道。

 就在蕭長陵話音出口的一瞬,皇帝陛下眼裡的目光,就像兩把劍一樣,穿透了甘露殿壓抑的空氣,最終落在了蕭長陵那張永久襯著少年意氣的臉上。

 “沒錯,這是朕的決定。”

 寥寥數語,於平緩低沉之中,盡顯一代雄主不容置疑的尊貴。

 蕭長陵站在帝王身後,一言不發,眼神依舊冷冽若霜。

 不過,一身明黃龍袍的皇帝,卻並未有片刻的停頓,而是斂去了嘴角的微笑,繼續說道。

 “二郎啊,這兩年,北境的兵你帶過,京城的兵你也帶過,朕是相信的你的能力,才會放心把東大營交給你,你能把北大營帶得那麼好,還怕掌控不了區區五萬人馬嗎?”

 誰料,蕭長陵照樣一言不發,雙手交錯在身前,整個人眼觀鼻,鼻觀心,如同老僧入定一般,任憑窗外吹進的夏風,扯動著身上的白衣。

 忽然,蕭隆先神情微凜,眼睛裡展現出殺伐決斷的表情,一道寒寒的目光,冷不丁地掃了蕭長陵一眼。

 “怎麼?!你不願意?”

 直至此時,蕭長陵終於不再沉默,他抬頭看向殿外,迎著盛夏耀眼的光線;大片金燦燦的光暈,灑在蕭長陵稜角分明的臉龐上,彷彿鍍上了一層黃金,泛著淡定的金芒。

 “是,父皇,兒臣確有顧慮。”

 “說。”蕭隆先微微皺了皺眉頭,唇角滲出罕見的平和。

 不容片刻思索,蕭長陵沉沉吸了一口氣,臉上的凝重消散殆盡,反而用一種無比堅定的目光,直直地投向父皇那張已然初顯滄桑的容顏。

 “父皇,兒臣是北大營主帥,我熟悉的是北大營諸將,而非東大營;況且,倘若東大營歸入兒臣麾下,兩支部隊如何協調,糧草如何調配,誰為主力,誰為偏師,如果兩軍出現內訌,又該如何,彈壓,還是安撫?不知道這些問題,父皇想過沒有?另外,父皇您也是知道的,長陵用兵,一向習慣用自己人,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