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晉朝是皇帝從自己親外孫那搶來的,他上位以後,先是假意仁德厚待前朝皇室,可後來坐穩了皇位,便把連同親外孫在內的宗室悉數賜死,不符合二王三恪的仁義禮制,所以是無日德,至於花終落,皇帝名諱帶一個瓊字,瓊為花名,意思是晉朝無德,現在的皇帝終會死去,一切迴歸正軌。

 至於後半句嘛,眾說紛紜,為此皇帝杯弓蛇影殺了不少人。

 齊國公卻覺得自己姓趙,說不準後半句便應在自己身上呢?

 崔舒若可不知道齊國公的心思轉變,她正一心沉迷在繡坊的事上。

 齊國公大手一揮,單獨關押工匠造出了許多崔舒若圖紙上的織布機,而竇夫人則將城外的莊子拾掇過後,辦起了繡坊,專門收留逃難的女流民,不僅給吃的,還有工錢,若是沒有去處的也可以住進來,但工錢會抵去一部分。

 最好的是,竇夫人不要女子們賣身為奴,來做工的女子仍舊是良籍。

 換成其他人如此說,旁人定以為是騙子,可竇夫人的身份地位,佈告一出,全是響應的女子。

 如此一來,當初準備的屋子和織布機就不大夠用,安排起來不免有些亂。

 崔舒若聽說了,主動到城外幫忙,想為竇夫人解憂。

 她命人將所有前來應女工的女子都編成名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號。

 還有住處,全都取了名字。

 什麼甲號樓,乙號樓,每間屋子再編號,哪個工號的女子住哪間屋子,在何處上工,記的一清二楚。

 而且每間屋子都要選出一位女子,作為舍長,由舍長管轄屋子裡的女工,每日上工前必先點清人數。

 在崔舒若的安排下,繡坊由原本的亂象變得井井有條,再沒有幾個女子搶一個織布機,或是為了一個鋪蓋大打出手的事了。

 無形之中,崔舒若還建立了自己的威望。

 因為竇夫人說是管理繡坊,但還有齊國公府的一大攤子事要管,能分給繡坊的精力有限,也不經常來。趙平娘倒是時常陪著崔舒若到這,可她心思不在這上面,除非有人當著她的面起爭執,或是敢在崔舒若面前無禮,她才會拔劍震懾,否則悉數不管。

 說到底,真正管著繡坊所有人的還是崔舒若。

 聽著辛苦,但只要最開始的亂象過了,後面一切都有章可循,想鬧也鬧不出事情。

 所以崔舒若後來並不用怎麼費心。

 當然了,即便費心,只要每日裡聽系統給自己不斷加功德值的聲音,崔舒若也能精神百倍!

 到了如今,繡坊收留的女子足足有六七百人。因為崔舒若的原因,她們能自力更生,所以不僅是進繡坊的時候加功德值,每日睡醒也能得到因為各種原因而增加的功德值。

 舉個例子,譬如一個女工原本被夫家毆打,但是因為她進了繡坊,能拿工錢,腰桿子硬了,等她婆婆和丈夫又準備打她的時候,她拿著繡坊發的工錢甩到他們臉上,婆婆和丈夫都不得不笑臉相迎。這也等於是崔舒若幫了那個女工,所以崔舒若也會有功德值。

 積累下來,崔舒若零零散散一共加了五千的功德值。原來的215點功德值,被她又換了二十天壽命,如此一來,剩下5015點功德值。

 崔舒若又換了三百天的壽命,剩下2015點功德值。

 系統還想催崔舒若多換一點壽命,可崔舒若卻笑眯眯的說自己另有打算。

 可惜她的打算因為另一件事不得不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