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午天 作品

第11章 (2)開拔

 吳關和李備領取了糧草補濟,這才帶隊開往涇陽。

 吳關以為唐代稱為盛世,軍糧肯定很豐富。實際一看糧草才知道,每個士兵每天只有粟米二斤,醬一兩,只有出發前供給半斤肉、半斤酒,其它的就沒了。戰馬有乾草一捆,在戰鬥時也每天供給粟米二斤。

 因為軍隊官兵大部分都是一些皇親國戚的孩子,所以還多撥給了一千斤大豆,算是優待了。

 粟米就是小米,實際上是粗糧,營養不如大米和白麵。平時只供給一斤,只有戰鬥時才是二斤的供給量。

 吳關心裡嘆道:“古代人真是苦啊。”

 當然軍隊也可以在驛站中獲得一些補給,只是一些蔬菜類。主要的軍糧還得是自帶,因為河西走廊地帶是沒有大規模的糧食儲備倉庫的。

 所以說這八百人中有一百人是乾糧食運輸工作的,趕了三十輛牛車,拉得滿滿當當。

 吳關見這些軍糧太過於寒酸,於是先帶領軍隊趕往涇陽,在那兒給他們再補給一些,順便休整一下。

 李備對吳關將官兵帶往涇陽十分不解,但是唐代軍紀還是比較嚴格的,他不能違背主官的命令,所以只得跟隨。

 到涇陽以後,吳關讓人卸下一些粟米,裝上了五千斤大米,一萬斤白麵。又給每位官兵都發了能支持三天的壓縮餅乾,並囑咐在最危急的時刻才能食用。

 官兵們都知道補給換成了精米和白麵,皆是大喜,士氣頓時高漲了起來,更是對這位吳校尉充滿了感激之情。

 休整一天後隊伍這才出發。綠芹溪、裴正、錢?等人皆來送行,送上壯行酒。綠伊和賀果兒等八人雖然也來了,但是隻能在人群后面掩面哭泣,唐代風氣雖然開放,但是女人地位還是不高,這種出征送行的事情是不能參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