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總督 作品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299章 南來北往(二)

松江伯周進將陸河一行人送到黃埔河港,親眼看著他所乘坐的那條商船緩緩駛離碼頭,消失在水天交接之處,這才率領眾人返回。

松江府通判張安世笑道,“陸河也是走了一條彎路。要是早一點投靠過來,傅檢那個位置必然是他的了。可恨傅檢這廝,伯爺好不容易把他扶持到順天府學訓導這個位置,他卻不珍惜,操辦百校聯考,貪墨了數千兩銀子,以至於都察院御史對他喊打喊殺,他這個官兒怕是八成保不住了。”

周進也是頗感無奈。原本想著傅檢這廝在北平,不說充當他周進的眼線,哪怕是給他周進做個傳話筒也行,也不枉周進對他的大力栽培了。

結果這廝只知道貪銀子,玩女人,氣得他房中那個嫡妻賈迎春,搬回到了榮國府,和傅檢這廝分居了。

雖然雙方並沒有和離,但這關係恐怕難以回到從前了啊。

不過話說回來,在紅樓原著中,賈迎春是必死的結局,如今她好歹保住了一條小命,有貼身丫頭繡橘幫襯她,也算是差強人意了。

不過站在傅檢的立場上,卻也不是不能理解。榮國府差一點被抄家滅族,兩個世襲職位都給丟掉了,雖然後來保住了一個,讓賈政得了去,但寧國府卻是無可挽回地徹底衰落了。

賈氏一族榮寧兩房,合計數百人,都需要賈政一個人來養活,他能支撐多久?到時候還不是要向親朋好友求救,傅檢作為榮府庶女婿,要是被賈政求上門來借銀子,他到底是借還是不借?

不借,親人變成仇人,借了,就有可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傅檢風流不羈,徹底擺爛,迫使妻子賈迎春氣得回到了孃家,倒是避免了被榮府借貸銀兩的尷尬處境。

只能說,傅檢這廝忒不要臉,也太沒有責任心了。

如今,傅檢遭到御史彈劾,即將丟官去職。等到日後,賈氏一族脫罪,蘭桂齊芳,復興有望,他可能又要像兄長傅試一樣,藉著姻親關係,拜倒在賈政門下了。

這可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啊。

不過這件事情,對於周進的韜光養晦戰略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朝廷諸公看到松江伯周進招攬的這些人手,都是像傅檢一樣的牆頭草,堪稱一幫歪瓜裂棗,對於松江伯府一系的警惕心理,也會有所減弱吧。

聊完發生在傅檢身上的笑料,張安世又提到了北平官場風雲,“前年,後金和碩貝勒和多羅巴彥貝勒聯手南侵,雖然有紫檀堡大爆炸的前車之鑑,導致和碩貝勒和多羅巴彥貝勒不敢進攻州、府、縣城,其主要掠奪目標,以通州張家灣這種集鎮、村寨為主,但順天府境內,大量青壯被俘虜,百姓房屋被付之一炬,導致地方官員對錢糧賦稅的徵收,很難完成,以至於許多人遭到朝廷斥責,被陸續開革。像魏西平在霸州,文治教化原本做得不差,卻攤上了女真諸部南侵這件事,所得錢糧賦稅,只有往年一半,他也不得不向朝廷引咎辭職,掛冠而去,要不然等到朝廷追究,就有些不太妙了。”

“是啊。”周進感嘆道,“若非如此,我也不會到處鑽營,急匆匆地趕到江南任職。包括順天府在內,北直隸行省、齊魯行省、三晉行省處於大周朝、後金以及西北流寇這三方勢力交匯之處,未來若干年,還不知道有多少高官顯爵,要倒在這錯綜複雜的相互爭鬥之中。”

張安世也認同周進的這番分析。想著他若不是得到周進賞識,調任松江府通判,而是在北地任職,眼下恐怕要為治下錢糧賦稅的徵收愁白了頭,而非像現在,為了松江府衙戶房賬冊上的上百萬兩銀子,不知道怎麼花出去而發愁。

周進於德正十四年十一月,正式就任松江知府、松江團練使、黃埔河道稅監等職,迄今尚不到兩年時間,以松江府名義上交給戶部的稅銀,就已累計超過兩百萬兩銀子,僅德正十六年一到六月這半年時間,所交稅銀就達到了一百三十餘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