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總督 作品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206章 統收統銷(二)

 改擴建完成的紫檀堡釀酒廠,也用土豆作為原材料,嘗試著釀製出了第一批土豆酒,到時候等到夏收時,也能為土豆產量消化略盡綿薄之力。

 土豆統籌銷售的問題解決後,周進便要開始著手土豆統籌收購的問題了。

 大興縣境內種植土豆的農戶有許多,土豆耕種面積也很大,若是操作不當,被人鑽了空子,周進怕是會虧得連內褲都要當掉了。

 因此,早在傅檢外出時,周進便委託大興縣學訓導張應華,將三千二百餘名農戶及其名下土豆種植面積,都進行了詳細記錄,並一一登記造冊,屆時土豆豐收時,周進便會以畝產千斤為限,向該農戶收購土豆,多餘的部分,則一律不管,由該農戶自己尋找市場。

 不過,周進作為大興縣令,他一意孤行,所推動的這個統收統銷政策,一開始並沒有得到本地農戶的支持和認可。

 原因無他,周進給出來的價格太低了。

 明明北平城中,一石土豆能賣九錢銀子,可是賣給大興縣衙,卻只有一石土豆四錢銀子的價格,連現有價格的一半都不到。

 一般來說,一畝上等良田可得三石大米,賣到北平城中,便是六兩銀子。而一畝貧瘠沙地,僅單季畝產就能達到八到十石,以每畝春秋兩季合收二十石土豆來計算,一石土豆四錢銀子的價格,便可以賣出八兩銀子。

 貧瘠沙地的出產比上等良田還高,這本來就是很不正常的現象。

 但農戶們的眼皮子都很淺,他們可不管這些,也不會主動計算這筆賬。

 他們只看到北平城中,現如今一石土豆可以賣出九錢銀子,便認為大興縣衙行統收統銷之策,不過是為了趴在農戶們身上吸血,他們當然不願意,還大罵周進是個貪官,是一個周扒皮。

 “聽說周進這廝主持紫檀堡附近諸多項目開發,投入進去的成本太大,他為了彌補虧空,便在大興縣內的農戶們身上打主意,這廝真是一點臉都不要,可謂斯文掃地啊。”人們在背地裡議論紛紛道。

 不過,周進所在的大興縣衙,早已經用公文的形式,向縣內所有農戶們申明,土豆統收統銷之策秉持自願原則,想以這個價格出手,大興縣衙即可保證收購,若是農戶們不願意,大興縣衙也絕不強迫。

 “我寧肯夏收時,土豆能賣出一個好價錢,讓大家增產增收,而我這裡一顆土豆都收不到。大興縣衙出此下策,不過是為了給諸多農戶吃一個定心丸,讓你們在賣不出預期高價甚至乾脆賣不出土豆時,便可以把這些土豆賣給大興縣衙,此乃旱澇保收之策,你們若是不支持,我立即取消便是。”

 在向大興縣內諸多農戶宣講土豆統銷統收之策時,周進向大家耐心解釋道。

 “支持支持,我們一定支持。”諸多農戶連忙表態道。

 “那還是不要取消了。”眾人異口同聲地說道。

 說到底,他們雖然眼皮子淺了一些,但也絕少有人是傻瓜。

 周進的這個統銷統收之策,實行自願原則,到時候土豆價格高,他們便把自家土豆賣給別人,若是土豆價格低,他們便把自家土豆賣給大興縣衙,可以說是穩賺不賠的一筆生意,他們當然是欣然同意了。

 但周進身邊下屬、幕僚,包括縣丞彭念,典史高基,主簿傅檢,大興縣學訓導張應華,桃李書院副院長王成學,卻都對周進此舉表示憂心忡忡。

 “其他都好說。咱們哪怕是辛苦一點也沒啥。萬一要是北平城中土豆價格持續高企,咱們到時候一顆土豆都收不上來,拿什麼給那些外地糧商、土財們一個交代?那些人可都不是善與之輩啊。”縣丞彭念面有憂色道。

 當初周進提出這個構想時,彭念就有些不太贊同,在他看來,這不是沒事找事嗎?你做好了還好說,萬一沒做好,那便是天大的麻煩啊。

 可是一想到上任大興縣丞劉頓的前車之鑑,他為了脫罪,連繞膝身前的兩個嬌美女孩兒,都不得不送到傅檢房中做小妾,家產更是散去了大半,彭念便不敢生出反對的念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