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總督 作品

第193章 下鄉宣傳(一)





傅檢就是一個最好的人選。




不像韓奇、馮紫英這些人,出身顯赫,一過來就能秒殺諸人,感覺是痛快了,但殺雞焉用牛刀?




數來數去,還是傅檢的身份合適,既有一定背景,能在陳耀北、劉頓這些人面前挺直腰桿說話,但他畢竟早已和順天府通判傅試分家另過,其背景還沒有達到那種將陳耀北、劉頓等人徹底壓制的程度,正好可以拿來練手,和陳耀北、劉頓等人鬥上一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喜歡重生於紅樓末年請大家收藏:重生於紅樓末年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傅檢自己也做好了心理準備。他心裡一清二楚,周進推薦他出任大興縣學教諭,不可能無的放矢,必定是有所圖謀,是想把他叫過來做事的。




傅檢是個文弱書生,打打殺殺之類,他是做不出來。




但若要說道言語傷人,以勢壓人,勾心鬥角,相互算計,傅檢好歹也是官宦子弟出身,自然還是有著一些心得體會的。




周進交給傅檢的任務是,廣泛發動縣學師生,深入鄉下開展農作物推廣宣傳。




上一任縣學教諭以及縣學訓導張應華,對此都不大讚同,自然從周進那裡討不到什麼好。




現在傅檢接任大興縣學教諭,自然要把這方面的事情做起來。




如果傅檢以自己的身份強壓張應華訓導,自然也是一個辦法,但卻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張應華訓導也不一定就會樂於聽命。




所以周進故意晾了張應華訓導幾天,拖欠了他幾天俸祿,一直等到他熬不住,求上門來之後,才說道自己要替他們幾位縣學同僚謀劃一件差事。




到時候,這個差事就不屬於傅檢強壓給張應華訓導了,而是他周進仗義執言,好心幫了張應華訓導和三位囑託一個大忙。




“張應華訓導還得感謝自己才行呀。”周進美滋滋地想著,心中籌劃也逐漸成型,他不但要開展宣傳種植推廣工作,他還要發動縣學師生全員招商,把工作做在前頭哩。




次日,傅檢接受周進指示,果然將張應華訓導以及錢益、范進和康養志等三位縣學囑託,都召集在了一起,說是他已從周進縣令手中,拿到了一筆特別經費,用於下鄉開展土豆種植宣傳。




原本,張應華等人都有些興致缺缺,不過是看在周進昨日發放俸祿時,每人多給了幾十文錢的份上,情面難卻,所以勉強答應了下來。




要按照他們的意思,讀書人的事情最大,還是縣學童生們的功課要緊啊。




但周進卻強調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又搬出了孔夫子的那句話,“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何為夫子”,倒是讓張應華等人,一時間無話可說。




及至聽到傅檢說,參加下鄉宣傳,食宿全包不說,還有銀錢可拿,四人的積極性便有些高漲起來。




說一千道一萬,金錢的刺激便是最好的刺激啊。




縣學訓導張應華其實還是有一點猶豫。發動縣學師生,參與下鄉宣傳,這可是亙古未有之事。




雖然這個提議出自署理大興縣令周進的謀劃,又由大興縣學教諭傅檢牽頭執行,所需經費由縣衙戶房承擔,但要真是受到言官彈劾,說是大興縣學不務正業,譁眾取寵,到時候若要追責,他這個大興縣學訓導,怕是也要受到牽連啊。




張應華隱隱約約,還聽到了一個風聲,說是順天府學訓導陳耀北和大興縣丞劉頓,都反對發動大興縣學師生下鄉宣傳,說是縣學童生,應當一心只讀聖賢之書,怎麼能摻和到那些鄉下農夫們的耕種之事中去?




劉頓大人甚至還放出話來,大興縣學師生們,只要前腳離開大興縣學,他後腳就要到順天府衙門告狀,告發大興縣學教諭傅檢不務正業,諂媚上官,純粹是亂彈琴。




有順天府學訓導陳耀北在一旁敲邊鼓,他的告發必然會引起上官重視。




當然了,劉頓大人也特意找到張應華說起這件事情,建議張應華不要懼怕傅檢,一定要據理力爭,可千萬不要跟著傅檢亂來,以免誤了自身前程,到時候追悔莫及啊。




因此,哪怕是回到家中以後,張應華還在為這個問題左思右想,反覆思慮,時常唉聲嘆氣,他是真心不想摻和到這些官場爭鬥中去啊。




他的妻子沈氏聽說後,便勸說道,“我看這個事情,終歸是一件好事。按照傅檢教諭的這一套說法,你是縣學訓導,特殊津貼也最高,每天補貼一百文錢,這一趟下鄉少說也有十天半個月吧,大概也有一吊錢的收入了。能多得一吊錢,今年過年便能更加豐盛一些,兩個孩子也能多吃上幾塊肉。至於言官彈劾,上司追責,你都不必放在心上。說一句讓你不高興的話,你一個芝麻綠豆大小的官兒,又值得誰來惦記你?真要是出了事,那也是周進縣令、傅檢教諭等人頂在前頭,他們都不怕,你需要怕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