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的虎 作品

第1041章 一斤蝗蟲一斤米


                 宋琮被帶到朱仙鎮外。

  遠遠地看到鎮子口的那棵老樹下,站滿了人。

  外圍是身穿飛魚服的錦衣衛,以及身著鐵甲的兵士。

  靠近大樹,全都是官員,上至一品大員,下至六七品的地方官。

  宋琮又看到樹蔭下面,坐著的一個孩童,和一名年輕道士,頓時呼吸變得急促了起來。

  帶他來的錦衣衛催促道:“宋縣令,快點吧,太子殿下和國師等著呢!”

  宋琮以近乎踉蹌的步伐,來到距離大樹尚有二十米,跪地參拜:“臣宋琮,叩見太子殿下,見過國師大人!”

  “不必多禮,到樹蔭下說話。”

  雲逍朝宋琮揮揮手。

  宋琮來到樹蔭下,畢恭畢敬,顯得十分拘謹。

  “你是山東萊陽人?”

  雲逍看著宋琮,和顏悅色地問道。

  “下官正是萊陽人氏。”

  宋琮緊張的說話打著顫。

  問話的這位,可是大明國師雲逍子啊!

  不過他敬畏的,卻不全是雲逍的身份。

  宋琮到河南當了三年縣令,對於河南這幾年的變化,自然是瞭如指掌。

  河南連年乾旱,這點倒是沒變,有變化的是人。

  這幾年,河南眾多虎狼一般的宗親,比以往收斂了很多。

  還有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縉紳,也都變得循規蹈矩。

  別的不說,就說侵佔百姓田地這一項。

  以前河南的藩府、縉紳、地主豪強,佔據了河南九成的耕地。

  這是個何等恐怖的比例?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這就是河南的真實寫照。

  然而因為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納糧這兩項新政,兩百多年來積累的頑疾,就得到了解決。

  不能說是根治,最起碼老百姓總算能喘口氣了。

  如今河南的自耕農佔有的耕地,達到了五成五以上。

  再加上高產的‘盛世神稻’,以及紅薯、玉米等高產而又抗旱的作物,不斷得到推廣。

  災荒不斷的河南,丁口數不僅不見減少,反倒逐年上升。

  在河南推行新政的,是巡撫南居益。

  而提出新政的,以及雜交水稻、紅薯、玉米等作物,都是出自國師雲逍子。

  在宋琮的心目中,他就是神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