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的虎 作品

第974章 戰和之爭

  歸化會盟,漠南各部臣服,北方邊患得到徹底根除。

  如今建奴這心腹大患,也要投降了。

  崇禎這大明天子的心情,又怎能不好?

  大臣們沉默了片刻,畢自嚴出列奏道:“臣以為,若是建奴答應我大明足夠的條件,理應接受投降。”

  崇禎問道:“畢卿,說說你的理由。”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如今建奴雖已是強弩之末,然而建奴經營遼東多年,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若是以武力征伐,勢必會耗費國帑,將士傷亡無算。”

  “我大明近年國運昌隆,國庫充盈,然而開支也是繁多巨大,歸化之戰又剛剛結束不久,若是再起戰事,必將損耗國力。”

  “若是能通過談和,不費一兵一卒收復遼東,那自然是再好不過。”

  畢自嚴侃侃而談。

  他的這番言論,其實代表了絕大多數文官的想法。

  李標、薛國觀等閣臣,以及九卿紛紛開口附議。

  與建奴最終一戰,打輸肯定是不可能打輸的。

  然而打仗就要花銀子,就要死人。

  最為關鍵的是,這可是滅國之戰,一仗打下來,將會有多少功勞?

  武將們豈不是要上天了?

  在文官們看來,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遼東,才是最佳選擇。

  這樣既能收復遼東,功勞又是文官的,簡直是兩全其美!

  文官們會有這種想法,並非是因私廢公,而是屁股決定腦袋罷了。

  再怎麼忠君體國的大臣,也得為自己的政治集團謀取利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