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的虎 作品

第937章 氣候變冷,土地荒漠化?小問題

  王同春是個牛人。

  他共在後套自行開大渠5道,支渠270多道,可灌水田7000多頃,熟田27000餘頃。

  後來又受蟎清政府的委託,開鑿後套第一大渠永濟渠,以及另外兩道水渠。

  此人先後在後套,挖成了8條穩定的乾渠,支渠數百之多。

  因而才使得後套變成了渠道縱橫,田疇相連,桑麻遍野的膏腴之鄉,有了‘塞上江南’之稱。

  如今有了水泥,興修水利比蟎清時期要便利的多。

  為何就不能修渠?

  王同春能修8道,咱就修他個18道,28道。

  “今日方知,科學之神奇,堪稱是化腐朽為神奇,不,改天換地之學!”

  “雲真人真乃曠世奇才,當世之聖人,下官首肯心折,五體投誠!”

  洪承疇再次向雲逍深深一拜。

  之前是敬畏,此時卻是發自心底的敬服。

  氣候、土地,根本不可能解決的大難題。

  雲真人竟然輕描淡寫地就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謫仙人,就是恐怖如斯!

  解決了氣候和土地荒漠化兩大問題,也就解決了屯田耕種的問題。

  無論是駐軍,還是移民,都不再是什麼問題。

  河套不僅可以守住,還可以進行開發,把這裡當成是進擊漠北的基地。

  簡直不要太完美!

  雲逍接著說道:“接下來,就是如何解決漠北以及草原其他異族部落的問題。”

  頓了一下,又補充道:“並且是一勞永逸,徹底解決!”

  洪承疇感覺腦袋有些不夠用了。

  困擾中原王朝數千年的北方邊患,能一勞永逸地徹底解決?

  如果別人說這話,非一巴掌抽在對方的臉上。

  別的朝代不說,就說大明。

  立國之初,太祖派藍玉率師十五萬北進,在捕魚兒海大敗北元。

  成祖五出漠北,三犁虜庭。

  最終如何?

  等大明國力稍有減退,蒙古人就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