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的虎 作品

第784章 崇禎五年三月三,那是一個春天

  雲逍來到一片灘塗上。

  看向茫茫大海,他的心中既是感慨,又是豪情滿懷。

  善於察言觀色的王承恩見狀,在一旁湊趣道:“雲真人何不賦詩一首,以作紀念?”

  馬屁拍得真好……雲逍搖頭一笑。

  “看到這一眼看不到盡頭的汪洋,我忽然有所感觸。”

  “我大明,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多數人畏懼海洋,甚至談洋變色!”

  “如今開海已經兩年多了,依然有一些迂腐之輩,不時地提一些陳詞濫調,對海洋畏如蛇蠍!”

  “世人卻是忘了,我們的祖先,可是有著無比悠久的航海歷史啊!”

  李標等隨員紛紛點頭。

  後世的很多磚家、大咖,口口聲聲說什麼,華.夏是陸地民族,對海洋天生畏懼。

  純屬扯淡!

  不吹不黑,華.夏航海史,勝過世界任何民族,曾經獲得的輝煌成就,同樣也是無與倫比。

  《易經》上就記載過伏羲氏“刳木為舟、剡木為楫”的事蹟。

  《竹書紀年》也記載,夏朝帝芒“東狩於海,獲大魚”。

  商朝人與海外的聯繫更加頻繁,《詩經》上就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之類關於商人航海活動的記載。

  東周時,吳、齊、燕、越等鄰近大海的國家,航海技術就已經非常發達,並進行大規模的海上活動,包括海上運輸、貿易,以及海戰。

  春秋、戰國時期,相繼開闢兩條對小日子的航線。

  秦朝的徐福東渡,西漢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漢時同羅馬帝國的直航貿易往來。

  三國時,孫權曾派艦隊七次遠征遼東,艦隊遠征東南沿海,將臺島、海南島納入版圖。

  唐宋時,更是開始了人類首次大航海。

  至於大明之初的鄭和下西洋,那就更不用說了。

  然而自嘉靖二年“爭貢之役”的爆發,朝廷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此後官方几乎完全從海洋撤回到陸地。

  國人也漸漸視海洋為畏途。

  雲逍一番感慨之後,忽然向李標等人問道:“你們有誰知道,為何我大明,以前會放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