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的虎 作品

第762章 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之聖賢絕學


                 說大明不徵收商稅,其實是誤解。

  商稅,跟後世人想象的有些不一樣。

  老朱對商稅有定義的,涉及的對象飲食、果蔬和牲畜等百貨,這類是三十稅一。

  這與後世的商稅,囊括的範圍是完全不一樣的。

  老朱之所以這麼弄,是因為他對商稅較為抵制。

  實際上這玩意兒也收不到多少錢,反而更容易害民,所以收的少,並且對於自用的諸物進行免稅。

  大明除了賦、役以及商稅,另外還有鹽、茶、礦稅,以及關稅、雜稅。

  不僅稅種雜,而且亂。

  就拿關稅而言。

  凡是要通過大明境內設置的關卡,以及延邊的海關,都要收關稅,種類多得數不勝數,並且重複收。

  關稅主要分為鈔關和海關稅。

  鈔關其主要設置在長江和運河,對所過船舶載重進行課稅,這是稅收的大頭。

  其他類似的還有工關稅,門稅,過壩稅,船稅……

  不僅種類極其繁多,稅率也他孃的隨時在變,隨意性大。

  以至於商人不得不靠賄賂官吏來避稅,官府反倒收不到多少稅,全都肥了官吏。

  至於海關稅,大明對海關進行管理的機關是市舶司,主要對象是朝貢貿易的貢品和私貨。

  貢品對接皇室不進行課稅,而對於貢船捎帶的“私貨”,施行“抽分”,就是抽取實物,稅率是十取二。

  終明一朝,海關稅並不算發達,稅制也混亂不堪。

  至於收稅的方式,也跟後世人想象的不一樣。

  那就是包徵制和代徵制。

  以前各種商稅,由課稅司徵收。

  後來因為商稅實在是沒油水,收來的稅錢還不夠課稅司的開支,於是由牙商代為收繳。

  嘉靖年間開始,商稅開始以“門攤科派”的形式,由“牙商”和“坐商”平攤稅額。

  牙商對商稅徵收的形式,也變為按年承包商稅,按季度以“包納稅銀”的形式,將商稅上交官府。

  國家的稅務,交給商人來承包,這就十分扯淡了。

  如今江南的工商業正處於蓬勃發展期,以後將會以幾何倍數的增長。

  再將商稅包徵、代徵,這要流失多少稅收?

  並且沒有規範的稅收管理,必將嚴重限制工商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