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的虎 作品

第746章 諸位很快成為大明遺民

  別人追問其為何,他說,故土不復存在,你沒看見嗎?

  正是這種氣節,鄭思肖深受大明文人追捧,在明人的心目中,地位與文天祥相當。

  沒想到在承天寺的井中,竟然找到三百多年鄭思肖的遺物。

  張國維屏住呼吸,越發的小心,拆開內層紙包。

  裡面竟包裹著好幾疊文稿。

  張國維用顫抖的手,翻開文稿。

  “《心史》!”

  “這是鄭思肖的《心史》!”

  張國維一聲驚呼。

  所有官員都激動了起來。

  《心史》,包含詩250首,文30篇,前後自序5篇等。

  後世人極少聽說這本書。

  然而此書對後世的影響之大,根本無法估量。

  此書在明末問世後,轟動一時。

  這本書對於江南士人而言,不能說是張無忌得到《九陽真經》吧,起碼也是郭靖無意中找到了《九陽真經》。

  此書經張國維刊刻出版後,在學林中廣泛傳播,成為江南士人砥礪氣節之源泉。

  此書在傳抄刊刻的過程中,為之作序、題詠的文人超過百位。

  其中包括顧炎武、黃宗羲、張煌言、屈大均、陳恭尹、歸莊、黃淳耀等仁人志士。

  建奴佔據江南,遭到大漢一族士子猛烈抵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江南士子受到此書的影響。

  其中就包括《心史》的最早刊刻者張國維,以死殉國。

  鄭思肖的《心史》,就是氣節的符號和標誌。

  也正因如此,後來的蟎清將之列為禁書。

  《心史》的影響,還不只是明末,更是延續到清末。

  國父和梁啟超先後在小日子讀到此書,將其視作華.夏之精神。

  梁啟超稱其為:‘書萬卷,讀萬遍,超度全國人心,以入於光明俊偉之域,乃所以援拯數千年國脈,以出於層雲霿霧之中!’

  國父稱:‘《心史》中澎湃激烈的愛國赤誠,足以震撼千萬人心,挽救危亡國運。’

  清末很多仁人志士,都受到此書的影響,投身到驅除韃虜的偉業中。

  只可惜,由於此書充斥著大漢民族主義,不利於民族團結,因此再到後來……無人知曉。

  原來如此……李標心中雪亮,向雲逍問道:“雲真人怎會知道,鄭思肖的遺物,會藏匿在這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