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的虎 作品

第668章 填不滿,根本填不滿

  “因此雲真人打算建一家善堂,專門養這些孩童,以及孤兒、孤老,一年下來,花銷可不小,雲真人為這事情發愁呢!”

  田弘遇又是滿口答應。

  這點銀子,對於鹽商而言,都是毛毛雨。

  何況是做善事,還能撈取好名聲。

  其實揚州的鹽商,修橋補路的事情沒少幹,甚至有很多鹽商被百姓稱之為善人。

  當然了,背地裡乾的髒事更多,只不過平頭百姓無從得知罷了。

  王承恩嘆了一聲,又道:“雲真人又聽說,兩淮的灶戶日子過得異常悽苦,這些天都著急的吃不下去飯了。”

  所謂灶戶,就是設灶煎鹽的鹽戶。

  “世上有三苦:燒鹽、打鐵、磨豆腐”。

  鹽商都是富得流油,可灶戶卻是世上三苦之一。

  有一位名叫吳嘉紀的當世詩人,寫了一首名叫《煎鹽絕句》的詩。

  詩中寫道:白頭灶戶低草房,六月煎鹽烈火傍。走出門前炎日裡,偷閒一刻是乘涼。

  在農曆六月份的酷暑中,灶戶要在鍋灶旁,忍受著高溫天氣和烈火高溫的折磨,不斷的添水、熬煮、最終將熬出來的海鹽撈出來。

  從草房中走到屋外的烈日下,甚至都算得上是乘涼休息了。

  由此可見灶戶勞作之苦。

  可就算這樣辛勤勞苦中度過一生,灶戶也不會有半毛錢的積蓄。

  若是豐年,還能勉強混個飽腹,到了荒年,餓死無數。

  更可悲的是,他們的子孫後代都是灶戶,是賤籍,世世代代都無法翻身。

  比起尋常百姓,灶戶的日子根本就不是人過的。

  在兩淮的鹽場,灶戶受生活所迫,大面積逃亡的事情時有發生。

  在兩淮的各個鹽場,不知道飄蕩著多少冤魂。

  在鹽場之外的荒灘上,那個鏟子隨便鏟一下,就能見到森森白骨。

  可又有誰會去在乎呢?

  當官的只在乎能不能升官發財,鹽商們只在乎榨取更多的利潤,誰會去管灶戶的死活?

  “雲真人慈悲,灶戶的事情,鹽商們也會設法解決。”

  田弘遇心頭一陣抽搐。

  雖然花不了多少銀子,可得不到任何好處,連個名聲都得不到。